前几日和从小学开始就是好友,现在同在美国上高中的X吃饭,饭桌上大家难免抱怨一番那门课选的不好,把GPA拖下水。对我来说最头疼的是物理,但对X来说是美国历史。纵观这个学年的成绩单,我的物理成绩一路下滑,而美国历史成绩却一路上升,算是有得有失了。
早在一年前选课的时候,我就很不想选美国历史。当时一心想要上艺术史,加上在国内是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生,心想一门历史就足够了。虽说美国历史是必选,但我可以拖到senior
year再选。老妈却不同意,硬是让我选了这门课,再咨询她的一帮子博友,又是软磨硬泡地让我选了AP美国历史。
这门课是出了名的AP难课,阅读写作量都极大。我本来就一直认为自己历史学得很差,而且已经选了一门AP历史(艺术史),便觉得这门美国历史选得不好,我无法应付。
开学第一个月,我的确学得有些咬牙切齿。每天差不多二十页的阅读,听上去不大,但是一边读要一边做笔记,用时一个半小时。上课的时候讨论还很积极,但是一考试就败下阵来。历史的选择题我一向不在行,加上AP看重的是分析能力,对死记硬背各种historical
facts的要求很低,而我却最擅长各种背诵,所以第一次选择题测试我裸分七十都不到。第一次堂上写作测试,我刷刷地把整个本子都快写完了,经典五段论运用得很爽快,自以为至少能拿个85分,但没想到只拿了81.老师一分析,是我读题不仔细,论点的设计太空泛,没能抓住重点深入仔细地去分析。这也算是国内议论文残留下来的坏习惯:空而泛,词藻华丽的作文通常比小而精,朴实无华的作文得分高。这一套到了历史课上就不吃香了。
授课的Dr.
Flemma是公认的历史系最好的老师,但也是出了名的hard
grader。在我向好友Brian大吐苦水的时候,他很轻描淡写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些上HYP的在他课上也只拿A-,据说还没有人能够在他的课上拿A的。
于是我痛下决心要好好提升这门课的成绩,不仅花了更多地时间认识完成阅读和做笔记的作业,还约了Dr.
Flemma见了几次面,谈论关于考试的种种问题。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论文,我在写出论点和大纲后与他谈话,他对我所写下的东西大加赞赏,说按照这样的大纲写,一定能写出一片很“strong"的论文。我听了以后十分受鼓舞,连续几天每天晚上写到一点多两点才睡觉,不知疲倦地反复修改。最终交上去的时候,我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成绩发下来了时候,我看着大大的87被划掉了,取而代之的是85.这样的成绩也只是个B,实在对不起我为其付出的努力。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我学到此时都有些绝望了。我们私底下经常说,不管我是努力还是不努力,都顶多拿个B+的成绩,那我努力来还做什么呢?
就算有这么消极的念头,课还是要照样上的。Dr.
Flemma的课一如既往地生动有趣。他本人博学多识,曾经参加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jeopardy进了决赛。这有点相当于中国的“一站到底”之类的节目,需要参赛选手极宽广的知识面才可以。他的团队在今年学期末的时候还拿了Hotchkiss一年一度Bow
Tie
Bowl的第二名。他上课思路极其清晰,通常在白板上画表格来帮助我们理清各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系。除了把干巴巴的历史事实变成生动的表格以外,他还经常告诉我们一些很无厘头的野史,比如说Andrew
Jackson,这位争议颇大的美国总统,在他上任之前在白宫前放了一块很大很大的奶酪,所有人都可以和他一起分享这块奶酪,证实他任职期间"Age
of the Common Men"的口号。等到复习阶段,在他问起我们还记得Andrew
Jackson的什么功绩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地说:“Cheese!"于是考试前一晚他给我们补习完毕之后,很幽默地说:“If you
forget everything else tomorrow, don't forget the cheese!"
就在他这种严厉而幽默的教学风格下,全班人对AP美国历史的评价都十分之高。第二个季度我的成绩也终于熬上了A等级。虽然只是一个A-,但是这是Dr.
Flemma课上的A-,对我来说也算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来之不易的。
与国内的历史课比起来,美国的历史课丰富有趣得多,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国内,我学期期间从来不看书也不听课,考试前三天才翻开崭新的历史课本,划重点,做归纳,背下大段大段的史事,考完试后又忘得一干二净。而在美国,我每天晚上都必须要做阅读,归纳在做笔记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但是一路阅读要一路分析思考,课堂上也必须紧跟老师的思路才能深刻地理解各项事物的因果关系。写论文则提供了一个很好了让我深入分析一件史实的机会。用Dr.
Flemma的话说,历史体现一个人的知识涵养;当我们回答不出他提出的问题而打开电脑查资料的时候,他会略带批评地说,如果你以后在社交场合和他人谈话谈到这些问题,你可没有机会拿出手机来咨询互联网。的确,若想是在美国工作生活,美国历史一定要很精通,这样才能做到和人谈话时不会一问三不知。这些能力,都不是在国内背三天书能够培养得出来的。
就是因为美国历史和艺术史如此生动有趣,我才决定在第二个季度再修一门东亚史。这样,我第二个季度修了三门历史,变成十足的文科生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国内的历史教育才能有深度改革,让学生不再成为背书的机器。也希望将来我能好好修中国历史,对得起自己中国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