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儿时的发小及高中同学带孩子来广州深圳香港暑假游,刚好女儿从美国回来,于是一时家里十分热闹,特别有趣的是几个高中小孩:热爱理科的男孩邓、热爱文科的女孩毛及读着理科却对文科更有感觉的女儿。男孩邓一来我们家,便立刻对我家书架上的物理、化学及科学的一些书籍感兴趣,读起来有些废寝忘食,邓妈妈却抱怨孩子怎么不看一些文学的书籍。女孩毛一来我们家便欣喜地告诉她妈妈看我们家的文科类的书籍真好,简直不用看电视了。这些书对女儿来说多数是我买希望她看,她却略略看过,甚至有些根本没翻过的,她依然是沉浸在自己的英文读物世界里。于是就有了不同妈妈的期望,邓妈妈希望孩子能多看些文学类的,毛妈妈希望孩子多看一些与高考相关的,特别书数学类的;我则希望女儿能兼顾课堂学习尤其是数理化的内容。妈妈们交流都知道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点,但依然都希望孩子能取长补短,在无论是以考试论英雄还是素质教育更重要的环境中都能游刃自如。
男孩邓属于话不多,智商较高,数理化敏感型的,比较镇定和内敛,甚至带他去长隆欢乐世界坐垂直过山车都不大喊大叫;女孩毛同样也是话语不多,静静地看书,喜欢美食,有自己的注意却轻易不表达,女儿比较外向,喜欢做的事情能竭尽全力,不喜欢做的事情很难去克服情绪然后把它做好,属于比较感性、张扬的孩子。
这些孩子如果用读书成绩去评价,都属于优秀的孩子,但做妈妈的总是象一个批评家一样,孩子的缺点在自己的眼里被放大,于是去唠叨,然后和孩子就有了分歧,出现了青春期孩子难教育,父母很生气的局面。如果做父母的能静下心来,旁观孩子,去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于是不同的孩子一样的精彩,以此告诫自己,去和女儿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