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亚夫——《在追梦路上》丛书首发式暨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1-07-18 15:27:59)

《晚拾旧忆》的乡愁特色

 朱亚夫——《在追梦路上》丛书首发式暨研讨会上的发言


现在写乡愁,谈乡情的书很多,但朱林兴教授《晚拾旧忆一书中透出的乡愁有着浓重的特色。

什么是“乡愁”?讲法很多,我的理解:它不是愁乡伤离之情,而是一种思念家乡的深沉感情 ,是一种对家乡的眷恋情愫。这也是乡土文学的重要主题。《晚拾旧忆》全书就充盈着这种情感。据说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表现“乡愁”的开山之作,之后“乡愁”作品绵绵不断。现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故土之情,从而“乡愁”走红海峡两岸。

林兴教授《晚拾旧忆》所表现出的乡愁特色首先是显明的风俗世情。这从《晚拾旧忆》的许多标题上就能看出,如《拾柴》、《割草》、《采野菱》、《童年赤兄》、忆当年抢上梁馒头糕》、《犹忆儿时套泥塑》、《童年饭牛记》、《看牛水车》、《童年野炊》、《老家有一棵皂荚树》、《美在水桥头》、《老年童心》等等。笔者也是从沪上乡村出来的,因此读到这些篇章,感到如故人相逢,分外亲切。

其次,是作者笔下的“乡愁”,带有早年的沪渎特色。有些是现在再也看不到了,如“拷浜”、“荡浜”、“罩鲫鱼”等沪郊农活,非亲历亲见者,恐怕难免一团雾水。又如作者写“煨”,就提到五月蚕豆,六月煨土豆,七、八月煮蟛蜞,九、十月煨山芋┄┄,从一个“煨”,中,让我们闻到了浓浓江南水乡的特有气息。

再次,《晚拾旧忆》展现的乡愁特色注重细节描写,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是空说大道理。余光中的《乡愁》,就借助“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形象地表现游子的故国之情。林兴教授这本《晚拾旧忆》,以闲适的心情,娓娓道来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许多当年沪郊农家的生动画面。比如写自己少时牧牛读书生涯:“晴天,我骑在背上,边放边看书,边温习功课;雨天, 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边放牛边背书。”寥寥几笔,将一个农家读书郎的形象勾划了出来。如果说,当年王冕是从牛背上走来的画家,那么,现在朱林兴则是从牛背上走来的教授。还有如何骑,怎样捉黄鼠狼,沪上民俗“扛‘三姑娘’的真相,快速捕捉杀蛇法等等,都有精彩的描写,读之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林兴“乡愁”,立意高,有深度。他很注意从乡愁中表现乡情,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从中我们可看出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浓烈的家国情怀。他在《灯笼椒的故事》中提到:有朋友曾劝我不要写拾柴、割草、放牛、拾鸡粪这类鄙事,有辱斯文,有失教授身架!他回答:当年孔子也干过把拾柴、拾粪等,朱总司令还做过挑夫这类事。但是鄙事不鄙,充满人生哲理。”因此 我献诗一首:晚拾乡愁情更浓,旧忆往事童趣多。沪上昔日农家事,栩栩如生入大著。

最后我提个建议:“乡愁”是文学的重要主题,如何表现上海人“乡愁”?海派“乡愁”有何特色?我希望浦东作家协会以《晚拾旧忆》为案例,进行研讨。

                                                                                                                  (朱亚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