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写乡愁《在追梦路上》丛书暨研讨会上的发言之二

(2021-07-18 14:37:14)

用心写乡愁《在追梦路上》丛书暨研讨会上的发言之二

用心写乡愁

   朱林兴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我的小书《晚拾旧忆》,列入《追梦之路丛书》出版。我衷心感谢组织策划者唐根华先生。感谢沈栖、朱亚夫、陈士嘉、金洪远先生等热情为本书写书评。

这本小书收集近几年写的文章九十篇。顾名思义,内容是晚年对往事回忆,以及即时思考。今天,这里高朋满坐,名家云集。我是文学的门外汉,充其量是一名票友。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后,一些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些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谈一些体法,就教于在座的各位。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退休后跨界写作?

我是学经济学的,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的教学研究。这本书是本散文集。这似乎与一个经济学者的身份不相称。知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曾经开玩笑地问我:“你退休后为啥不继续研究经济学,而去写散文,和作家抢饭碗呢?”我是这样想的。退休意味着从人生的一个门出来,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门。角色不同了,任务和目标也不同了。我很欣赏明朝李冬阳说的一句话:明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在退休前的那个门里,主要任务是工作,主要特征是忙,目标是业绩最大化。而在退休后的那个门里,主要任务是休息,主要特征是闲,目标是闲中求乐。这就须找有兴趣的事干,寻乐可以不拘一格,也不必对接在职时工作。再说,世界万事万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写作题材多的是,谁都可以用不同方式去表述,它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即使同一事物,各人以及不同角度所表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人生暮年,休心养身为第一要务。我把老年生活定格于,以文求乐趣,写写小文章,练练毛笔字,赏人生百味,赛过活神仙,何乐而不为!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写乡愁?

有些朋友不理解。我有一篇小文"童年放牛记,发表后广为转载,题目被媒体改为 从牛背上走下来的教授。一位朋友劝我说:以后不要再写这类文章,有损教授身价。 我一笑了之。

我之所以要写乡愁这类文章,是因为一方面与我出生有关。我出生于世代农家,我的少儿时代是在农耕社会中度过的,割草放牛,捉鱼摸蟹,种菜浇粪,锄地植棉,凡农活几乎都干过。当年这些事对我人生之路,如何 “为人做事” 产生了深刻影响,许多好习惯就是从那时起形成的;另一方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是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它正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由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高度计划经济转型。生产力落后,农村生活很艰苦。沧桑巨变。当年人工插秧,看牛水车,拷浜,鸡屎育苗,等今已尘封,年轻人有些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当年的小江小河,荒草野地,而今却建上了繁华的城市,高楼林立,满目锦绣。作为农家子弟有义务、有责任,用文学方式反映当年的生产生活特点。这样,既可以促使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又可以丰富当今文学艺术,为年轻人了解、认识当时社会提供重要窗口,加深理解今天丰裕物质文明是如何发展来的。

第三个问题。我是怎样写乡愁文章的?

我不是作家,我不能从文学理论高度上讲出多少道道。但是,我深知,文艺作品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我只能直观地回答:因为我有丰富的切身经历,因为我是用心写的。这可以用九个字概括:深情忆,精心雕,用心悟。所谓 “深情忆”,就是以浓厚的感情,通过回忆,全面、真实地还原当时环境、情景和心景。乡情难忘,是因为故土埋葬着祖宗的骨殖,更是因为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家乡的水。当然,时间久了,难免会有疏漏遗忘。我就采取过电影方式一幕一幕地回忆,请同龄人、亲人帮助回忆;“精心雕”,就是要像工匠一样,以粒米刻百字的精神,对描写对象的枝节末梢,反复揣摩,精雕细刻,力求真实传神,栩栩如生;所谓 “用心悟”,就是要以小见大,见物又见人,从中揭示人生哲理和智慧。

当初,我为自己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能引起同龄人共鸣,让他们读了能有一个 “不错,当年是这样的” 评价。二是,能引起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重视。幸慰的是,我当初设定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如,小文《看牛水车》发表的当天晚上,一位平时很少联系的同龄友人突然打來电话:“人牛和谐相处,真实生动,很有保存价值。沪上能写这类文章的人不多了。” 他的赞语令我兴奋。有多篇文章,如《插秧记》《采野菱》《小花的灵异》等被一些发行量很大的青少年读物转载,或被一些学校选入语文考试范文赏析。有一篇文章还被选入教育部部颁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现代文阅读。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今天我觉得很高兴,因为在西行路上,我找到了一种逍遥自在的方式,我将继续坚持下去。

我的汇报完毕,祝各位夏安! 

2021.7.15于《苦乐斋》

此文是在《在追梦路上》丛书暨研讨会上的发言。(2021.7.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