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叙事
(2018-01-11 21:00:0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博友文章 |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2、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3、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4、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二、阅读材料展示方式的多元化。
1、以声情并茂的语言打动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感人的叙事之作。文章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的场景:第一个是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它在静静地期待那来自海峡的救命骨髓,第二个是在台湾莲花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虽字数不多,却字字有情,句句牵动人心。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走进文本,我用声情并茂地读到:“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待放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让同学感受生命濒危的痛苦之余还渗透着对生命的渴望;“但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高兴,开心感染了同学们,可是在满怀希望等待的同一时刻,台湾发生了地震,让同学们的心再次提了起来,着急的祈祷,在得知台湾青年和专家李博士仍在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骨髓终于涓涓流出时,同学们如稀重负,深深地吐口了口气,随之而来的是大声的欢呼,“小钱终于得救了”。用语言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生命的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2、以简笔勾勒的绘画展示文本。
《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典的美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丽的大榕树,教学时,随着学生的交流,我在黑板上尽情“泼洒”,霎时间,一棵美丽的参天大树应运而生,直惹得同学禁不住引歌赞叹:“好大一棵树,南国的榕树,它的叶子这么密,枝干这么直。”正是这形象的绘画,自然地架设起了学生与课本之间情感的桥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智能及内省智能。再比如比如《挑山工》一文,本课中挑山工所走的折尺形路线,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阅读障碍,如何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呢?可以引导学生把书中的文字转化为图象。通过画折尺形路线,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得出“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的结论。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使学
生的空间智能得到发展。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前一篇:浅谈小学阅读主题教学
后一篇:《田园四季歌》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