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

标签:
家庭情感 |
分类: 实事观点 |
其实一开始我觉得阿拉伯人蛮落后的,女人出个门从头包到脚,说是保护,连个手臂都不让别人看到,金贵的莫名奇妙;大多数女人也都呆在家里,明明大学毕业了也不去上班,在家做谁都能干的家务,实在是完全没必要,家务找个阿姨就好啦,没读过书的都行,物尽其用,人不也一样?最最受不了的就是,之前看到处女男的父亲不管到家里哪个小辈、弟弟那,全部人都像太上皇一样的供着他,回到家也一样,他妈真的是连老头出门要穿什么都是挂好的,估计年轻的时候每天还会伺候老爷更衣呢。这种生活状态不就是我们中国旧社会三妻四妾的年代吗!地主做为一家之主,全家上上下下全听他一个人的,老了地主儿子接手家产,一代传一代的,儿子养老子、孙子再养儿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国家的政策好,有了退休金、养老金,像我妈妈这一代人,的确干了一辈子的活儿,但国家也善待了他们,就我妈,自己节省习惯了,退休金足够她每月开销、生活、旅行了。老太太也大方,到了过年过节的还给我儿子发红包。别人家我是不知道,但我儿子是老喜欢外婆了,要啥给啥,出手阔气。中国老人有钱,当然是好事,我们必须感谢党感谢好的政策,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也轻松了不少。不像处女男的国家,政局动荡,虽然他父亲也有退休金,但实在是少得可怜,物价飞涨,退休金不涨,到了现在每月的退休金连到外面吃顿饭都不够,老人和没上过班的姐姐就完完全全靠弟弟每月寄钱回去才能活下去,国家保障不言而喻!
当然我这是和最差的一些国家在比较,世界那么大,也有很多发达国家的福利比中国还好的,更有很多国家孩子一成年,就单独住出去的。可今天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想聊一聊家、聊一聊家人……
前几天我们群里有个女生问了一个现在很平常的问题,女生还没结婚,但是也不住家里,因为嫂子过世了,留下一个年幼的侄女,平时由姥姥(就是女生的妈妈)带着,而这个侄女的爸爸也就是这家的儿子、女生的哥哥,经济条件不错,却没有固定给家用,所以女生就在问,这种情况下自己要不要每个月给家里钱呢?于是群里呈两种态度:一、还没有出嫁的女儿,上班了,按个人条件每个月应该给家里固定家用,等以后自己结婚了,不需要每月固定给,过年过节看心意给长辈就是了。至于哥哥不给那是哥哥的事情,不影响你孝顺父母。二、不用给,反正你哥也没给,你为什么要给,这不公平,有亏待女儿的嫌疑。我们又不是‘樊胜美’,这不等于变相拿着女儿的钱贴给儿子用,重男轻女不是!
其实这个是每个人对家庭观念不同理解产生的火花,并没有固定答案,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小辈们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两口真生气去法院起诉了,那法院基本上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数儿,每个月你们按时要给。但这都是非常少的现象,现在中国的老人也很少主动要求孩子每月必须给多少的吧。说真的,中国老人缺钱的少,很多还拿退休金贴补儿女孙辈的呢。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国家政策好了,我们子女对父母的义务是不是就可以视儿不见了呢?家人之间要不要算得那么清清楚楚?中国有一句:清兄弟明算帐!可兄弟之间谁给父母的钱多钱少也要算得这么清楚吗?
我是独生子女,长期住在国外,对父母的照顾的确力不从心,之前没有疫情,机票也便宜,一有假期我就往国内跑,小假期我自己回去,暑假带着孩子一起回去,我父母想我们了也随时可以飞过来。疫情之后这就很难了,于是我更羡慕有兄弟姐妹的朋友,这样当一个子女不在身边,另外一个还能在身边照顾着。而我这种做为无法在一直在身边、随叫随到的孩子,我是真的愿意多从经济上补偿一些的,当然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我没有办法提供人肉支持的时候,多给点钱让在身边一直照顾父母的兄弟姐妹少一点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这种想法是很理想化的,你们一定会说,照顾父母的那方如果贪得无厌呢?如果他们觉得你有臭钱了不起吗?到最后你又因为给了钱心安理得了,这就当成你不照顾父母的借口了?错!真这样的话,我会觉得这个家庭是没有温度的。家人是什么?是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呀,国家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亲情呢?一切向钱看的年代里,亲情是不应该也不可以越来越缺失的。
最近一部电视剧《乔家的儿女》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感情的,虽然剧中的大哥一直很辛苦,弟弟妹妹的事情都要管,出钱出力,自己的小家也受到牵连。可是,全剧下来,弟弟妹妹们对大哥的依赖、无条件的信任、无比的尊重难道还不足以打动我们?他是付出了,但弟弟妹妹们看得到他的付出呀,对他的爱更是满满溢出。最后大哥病了,要换肾,哪个不是义无反顾?这就是家人!虽然开始的时候生活很苦,但是因为有家人,苦日子也是美好的。看到四妹一个人从领养人家跑出来这一段,我哭得稀里哗啦,再好的物质条件都不如我哥哥姐姐给得爱重。我们心痛乔家的孩子,却被他们之间的感情包围,羡慕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如此强大的后盾。这种福气,真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太难、太难!
公公是家里十几个孩子的老大,公公的父亲去世得很早,所以很多弟弟妹妹都是他一手带大的,父亲去世后,弟妹们的生活费全是公公承担的,他也很能挣,是当地很有名的内科医生,后来几个年纪大的叔叔们毕业上班,也一起加入养家的行列。这个家庭从战乱中逃出,到十几个孩子全部成家立业,开枝散叶,真的很不容易。公公在家里的地位就像父亲一样,他不管去哪个弟弟妹妹家,他们都是想着法儿的对他好、照顾他,我想他们那是在感恩、在回报、有表达爱!现在公公年纪大了早就卧床了,他唯一的儿子又不在身边,都是几个叔叔轮流每天帮着买菜接送,有点什么事情都是叔叔帮着安顿,当然处女男还是要时不时的飞回去,但是因为有这些叔叔的帮忙,他也是真的轻松不少,每个月把生活费打过去就行,基本上的饮食起居,至少还是有家人在帮衬着的。他的姐姐没有上过班,一直住在家里,所以生活费自然也是处女男一起给父母的,虽然宗教上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其实并没有赡养姐姐的要求,但处女男是个好人,他义不容辞的扛起了整个家的开销用度。我之前会抱怨,觉得自己孩子还没养明白呢,还要养姐姐,她自己不工作全是处女男父母和这个弟弟宠坏的。处女男淡淡的说,他是我姐姐,我小时候学习都是她耐心的教我的,礼拜和宗教也是她一点点教会我的。现在她身体不好,没有上班的能力,那我照顾她一下又怎么了呢?这是他们姐弟情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是独生子女,感受不到,唯有尊重。
同样的,我自己有五个孩子,我其实一直和孩子们说,我老了不需要他们给我钱养老,但他们就是在这里的大环境下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前几天老大在偷吃东西,我开玩笑说:“你这么能吃,我要把你送给人家!”他满嘴好吃的笑嘻嘻的回答我:“那你亏了呀,把我送走了,谁要帮你付老四老五的学费呢?”你们看,他自己已经默默认定了,自己学业结束开始上班,就要帮着父母承担起一部分家庭责任。我们这里学费很贵,说真的如果他可以帮忙一下,到老四老五上大学的时候,我会觉得轻松很多,也更安心一点,觉得好像有一点点后路可退了。
老大、老二的一些同学是他们家里比较小的弟弟,所以他们的哥哥姐姐都很照顾他们,上下学接送、过年过节给买好吃的、帮弟弟办生日趴、平时带着出去玩……这些让老大、老二很是羡慕,可能从这些人家身上他们了解到,亲情就是这样,我有能力的时候就是要扶持没有能力的那一方的。再说了,弟弟们长大,羽翼丰满,可能也能给哥哥们帮助呢?这样互相帮助,一起成长才是一个家打开的正确方式,哪怕孩子们各自成家,只要是家人齐心协力,就是可以互相成长的。就好像一个餐厅有老板、有厨师、有招呼客人的小二、有洗碗的后勤……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各自强大的同时也在强大整个店面。这不可容易,一旦有一个人私心重一点,都会打破发展的平衡和脚步。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我总是把问题想得过于美好,每家人有每家人不一样的情况,这就需要智慧了,家里有个知书达理的女主人和一个不讲道理的女主人带来的气场那是有天壤之别的,我们所学的每一点知识都会在将来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不一定非要在职场上证明自己,这是我对很多阿拉伯女人不上班的另一层理解。毕竟阿拉伯人家庭关系复杂、孩子又多,需要一个人花更多的时间来主内协调,这样主外挣钱的那个才会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夫妻之间,一个尊重另一个在外上班的辛苦,总想着他回到家里来过得可以更舒服一些、休息得更好一些;一个感恩另一个把家和孩子照顾得面面俱到所付出的辛苦和能力,总想着自己可要再努力一点,为他们再创造更好一些的生活,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不和谐?日子怎么可能越过越差呢?
感谢主,其实我们老了是不需要孩子每个月给钱来养的,但如果他们有心愿意给,我当然也会笑纳的,就像现在儿子虽然没有挣钱呢,我也会引导他拿零花钱给我买点好吃的讨我开心,这是孩子的一份心意,我们难道不应该从小就教会他们感恩?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能出钱又出力那更是妙哉妙哉,至于兄弟姐妹之间,谁付出多了、谁付出少了,真的太计较了也就不像个家了。我境界其实很低的,看到处女男一人养父母还要养姐姐,我也会不舒服,好在,我知道眼不见心不烦的道理,豁达不起来的时候,我选择不理不管不细问。亲情之间没什么好比较的,你说我爱你多一点,我说我爱你多一点,谁又扯得清楚呢?这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