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实事观点 |
写在文前:关于这个话题我只是发表一些现在的观点,可能过了几年我的想法会不一样,也可能现在的想法会更坚定。还是那句话,我不是专家,对育儿的一切言论仅出于我自身的感受、经验和对人生的理解。
我有两个微信群,这两天居然在两个群里发现了一对“姐妹”,同样都是闺中待嫁,同样都和父母同住,也同样厌烦不父母的唠叨,她们抱怨的情绪都是那么的一样。其实矛盾起因可能也就是父母觉得孩子大了,怎么还不结婚,父母其实又离不开孩子,生活上很大程度依赖女儿,搞得女生很是烦躁。甚至有点负面情绪,“我不结婚我碍着谁,为什么要这样逼我?”这样的声音其实到哪里都会有,两代人如何才能互相理解?之前总听到要让父母和孩子当朋友的理论,可,父母和孩子到底可不可以当朋友?当什么样的朋友呢?真的当了朋友就没有问题了? 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朋友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直言劝谏。二,关怀体贴。三,欣赏赞叹。四,有难不舍。五,无话不谈。就这五点来看,父母倒是可以做子女很好的朋友,至少是可以做良师益友的,但一味和孩子当了朋友,父母的威信又在哪里?一个朋友叫另外一个朋友不许打游戏了,一个朋友叫另外一个朋友每天早晚必须刷牙?一个朋友叫另外一个朋友定期供养付学费?都不像话吧!没有一个平等的关系在那里,怎么做得了真正意义上平等的朋友呢?于我看来,父母和子女就是一种缘分,我们倒是应该互忍,这一点有点像朋友,很多时候朋友之间也有这种情绪,我某个方面其实是不喜欢你的,但你别的优点吸引了我,所以那个不完美的部分我可以忍。父母和子女这一点又和朋友不同,因为朋友缺点大于优点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远离了,可父母子女呢?哪怕你忍不了了?要真的远离也是不太现实的。 和孩子当朋友,只怕是大多数父母哄孩子说出秘密的小伎俩吧,真的孩子全盘托出了,父母也没有办法做到像朋友一样淡定,表面上可以,内心呢?如果真可以波澜不惊,那也算不上好父母了吧。那些表面上像朋友的父母子女其实也都是互相有所保留的,这很正常,哪怕是和朋友,我们也是有的话选择和你说,有的话选择和另一个人说的。可有很多事情,你可以不和朋友讲,对父母却是一定要说实话的!(比如说你考试的成绩,你敢骗老子试试?腿打断!这个问题你骗朋友的话,他绝对不会揍你。)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要忍着孩子多一点,比如学习不好,我得忍;随地大小便,我得忍;动不动砸坏东西,我得忍;在外面惹事了,我不旦得忍我可能还得帮他擦屁股……不然怎么办?扔垃圾桶?孩子算哪种垃圾?而孩子呢?他们也得忍,父母不讲道理拿孩子出气的时候,你得忍;父母这个不会那个不会(或者就是懒)都要孩子做,你忍着做完;父母唠唠叨叨喋喋不休,你继续忍……不忍怎么办?离家出走?你不孝!你就算搬出去住了,父母需要你的时候,你不一样得出现?!就这样在互相忍让中的互相尊重,你能说这是朋友?扯淡!我们回国的时候叫车什么的,我和孩子们在车里聊天什么的,常常会有司机羡慕我们家这种“朋友式”的母子关系,他们有事儿也会和我说,甚至拿我开开玩笑什么都不是事儿,但我和他们,不是朋友!(只可以说我是比较平易近人好说话的妈妈)我记得他们小时候被我骂的时候我经常会用到一句:“你以为我是和你在马路上一起挖泥巴的小朋友吗!”在他们心里,妈妈是可以有事儿可以找着商量的人,是有问题可以来帮助自己的人,是永远支持自己盼自己好的人,却不是那个在她面前肆无忌惮可任意而为的人。有紧有收,我们的相处有一些度绝不能逾越!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绝对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在朋友之间是不存在的,我们尊重他们,他们也尊重我们,但并不是说这种义务和权利就可以不承担了。 孩子是你的最初,你们之间因为遗传,总是会有这些那些的相似之处,可是大家成长的年代不同,社会教育不同,经历不同,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自然是不同的。彼此尊重就好,非要去做那个朋友,也是怪累的。有朋友式的父母是一种幸运,有家长式子女也是一种幸运。亲情和血缘无法改变,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和忍让才是两代人之间相处的王道吧。是非对错、观念传统都要互相包容才是,幸福的家庭都是差不多的,不幸的家庭却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幸,万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何必太过计较,尤其这种计较还是针对亲人的。现在的人呀,出门总是会客客气气的,却把所有的负面情绪给了最亲近的人,可其实家人才是最应该忍让的那些人呀。亦师亦友亦家长,珍惜这段缘分,多包容一些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宽容。孩子年幼时,家长包容多一点,父母年老时,孩子就要包容多了一些咯,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