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妈的压力

(2020-11-26 14:55:00)
标签:

生活

育儿

分类: 实事观点

先分享一个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I0NTUyODE1Ng==.html

看了上面的视频一身冷汗,真的要为那个妈妈点个赞,她不但给了孩子第一次生命,这下又给了第二次!


联合国报告:全世界每五秒钟就有一名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地点排名第一就是在自己家里!在家看孩子,何止是任重道远,那就是分分钟在玩命儿!


孩子小的时候吃个东西会噎着、睡个觉会憋着、走个路都会自己摔着!


就我家的小孩子几次缝针都是在摔的。老五一岁多的时候在家里走路,就从沙发走到茶几的距离,腿一软,摔了,眼角撞在边上的凳子上,开了!我当时就在边上沙发上看着他。老三坐在餐厅的椅子上,我转身给他倒杯水,就听后面“咕咚”一声,小人就到地上去了,脑袋破了!老四和哥哥们在家里玩,一个跑一个追,小子自己撞门上,又破了……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时候我都在边上,并且没有在玩手机或者做任何别的事情,但是完全来不及拉!


再看看视频里的妈妈,最后一刻一个飞身抓住了孩子的脚,这身手、这敏捷度完全可以上成龙的电影了,超级英雄不过如此了吧。可是视频从头到底没有提妈妈的飞身一扑,只盯着人之前在玩手机!她的确在看手机,但最后那一扑证明她看手机的同时,眼睛也一直是瞄着孩子的呀。给她带那么大个“因为玩手机孩子差点怎么怎么”的高帽子真的合适?视频边上还有个男的呢,他没玩手机吧,他怎么没有这身手呢?因为他的心思没在这孩子身上!


相反的,我很想问问,一个住宅楼的走廊,怎么围栏空隙那么大!那你设这个围栏的目的是什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6.3.4中规定: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这是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6.3.5中规定: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


0.11米就是11厘米!如果达到了这个标准,小孩子怎么可能那么一扑就掉了下去?工程质量有没有人管?监理单位呢?这样的问题栏杆怎么就安上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只字不提,却一味强调家长的责任。看管孩子的确是家长的首要大事,但公共设施的设计上是不是也应该为孩子们考虑一下?艺术家一味追求艺术性的同时,安全性难道不应该考虑?如果只需要艺术性,这样的作品大可只放到艺术展上就是了,不需要拿到社会民众的生活中来,在美观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实用的、安全的生活环境!

当妈的压力

孩子小的时候还是需要做推车的,我带他们回国时明显感觉到不方便,虽然上海的硬件设备已经很好了,但是为了推车和残疾人的设计还是需要改进的。用推车出门不方便,我改用带着安全绳的小书包,孩子背包的另一头扣在我手腕上。小区里的阿姨看到觉得好笑,说我把孩子当狗遛呢,可不这样我真不敢出门,要知道,小区里的狗很多都没有绳子牵着!我管不了你们的狗,我管好自己的娃总行了吧。


孩子带得好全是应该的,你是妈妈呀,孩子生病了、孩子成绩不好了、孩子说脏话了、孩子打架了、孩子……全是妈妈没有教好!天呀,我们只是妈妈,虽然大家都喜欢叫我们超人妈妈,但生娃前我也只是那个看到蟑螂也会哇哇叫的小姑娘好不好,怎么只是生了个孩子我就要十八般武艺全都行了呢?饭要做的好吃,要不怪不得孩子爱吃垃圾食品;要会做奥数、会用英文读绘本、会思维逻辑、会弹钢琴……要不怎么教出全面发展的好孩子;要会开车,不会开车也要会骑自行车,因为你有很多接送任务,有个代步工具方便很多;要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别以为在家带孩子就没有人际关系要处理了;还要会打扮,不能发胖,要不别人可能会觉得你不修边幅,因为别人的妈妈更好看;当然你还要会挣钱,要经济独立,光带娃,就是个家庭主妇,大多数人会觉得你老公一个人挣钱养家真辛苦;万一男人再不靠谱,外面来个彩旗飘飘你都不能有所作为,没钱没底气!到时候你一个人拖个娃,靠什么活?可能一个月2000都不到的赡养费?


我的天,这样想想,产后抑郁可能不会好了。怪不得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在家做起了微商,要不怎么办?孩子需要人带,钱也需要挣。再加上微商界那么多传奇人物,你不努力自己都觉得抬不起头做人。


带孩子的压力真的很大,我真想呼吁社会、家庭多给妈妈们一些宽容?可想想自己作为妈妈,身上的担子哪一份也不能卸,哪一样都很重要!事实上,大多数妈妈都自己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生怕自己娃没带好,或者带得不如别人家的好。这种时候妈妈们需要来自家庭的安慰与帮助,妈妈自己带孩子时全心全意分分钟都是压力,这个时候家庭里别的成员(比如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帮把手的,或者能说几句宽慰的话的都会给妈妈的心里上带来很大的安慰。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是全家的、是全社会的,而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心血。

我是妈妈,我努力做一个快乐的超人;我们当妈的们抱团取暖,互相鼓励;我们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谢谢!

PS:别老说妈妈玩手机,好像爸爸不玩一样,哼!

当妈的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