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与其相信AI押题不如相信自身努力
(2025-06-04 10:35:12)与其相信AI押题不如相信自身努力
刘文明
今年高考即将来临,模拟押题卷市场热度居高不下。除了各家机构推出的传统“名师押题”外,AI大模型“押题”,也逐渐被不少商家引入。“AI大模型38秒完成2025年新课标高考数学押题预测卷,与2024年高考真题卷相似度85%”“AI大模型挖出了教育部命题组最新动向,押题率高达89%”……类似宣传语,让不少考生和家长心动。(6月3日《现代快报》)
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凭借自己实力,在高考考场奋力书写答卷,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这是每一位经过十多年寒窗苦读学子的瑰丽梦想。然而,总会有少部分学生和家长,很少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用在对孩子的正确指导上,而是轻信“能押中题、可得高分”的忽悠,把希望寄托于“天上可以掉馅饼”的幻想之中。
殊不知,靠押题出好成绩本身就是一种投机行为。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非常讲究科学性和保密性。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多年来的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命题组的专家不仅会按照教学和考试大纲,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命题,同时还有一整套“反押题”出卷的本领。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知识储备、熟练的解题能力才是过五关、得高分的关键。妄图通过花钱买押题来走捷径,简直就是舍本逐末、痴人说梦。
不靠努力又梦想考得高分的学生和家长,与爱忽悠精算计的“押题生意人”,或许就是“天生一对”。在丰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商家和博主正是看准了学生和家长的侥幸投机心思,针对性极强地大肆炒作新概念AI押题,用一些看似诱人的数据和宣传语来博取考生和家长眼球,最终行了“捞钱”之实。只要仔细分析所谓“押中试题”的案例,就可以窥见其“偷换概念”的忽悠话术、认清其骗钱的逻辑:作文题政治题历史题或因素材基本相似就自诩“成功押题”、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题仅因题干情境类似,就自说自话判定“押中”。
即使真的押中原题,也是极小概率事件,根本不值得“痴迷”。高考考试题目数百上千道,就算押中了几题,在整张试卷中、整个五六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高考旨在选拔人才,人才培养不靠投机取巧,没有捷径可走。所谓成功押题的“捷径”,只不过是“全面撒网、重点逮鱼”式的忽悠。说白了,就是人家看准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投机心理,看中了学生和家长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而已。所以,花大量时间、精力和费用,把宝押在这极小概率的事件上实在得不偿失,不如静下心来,借一双慧眼看清形势,抛弃投机取巧,按照老师安排和自己节奏,以老实、自信、平常心态,依靠自己努力,相信自己实力,把功夫花在平时,认认真真复习,扎扎实实攻关,学好弄通悟透知识点,进而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理想分数,考上理想高校,踏实开启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