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现金折扣比积分优惠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现金折扣比积分优惠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刘文明
4月1日起,国铁集团在现行“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基础上,对年满 60周岁常旅客会员实施火车票票面金额15倍积分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年满60周岁持有效证件乘坐旅客列车时,将获得票面金额15倍的积分。以一位常往返京沪的老年旅客为例,若每年消费5000元车票,新政后积分可兑换750元车票。(3月19日《广州日报》)
很显然,这一政策的初衷是鼓励更多的老人走出家门,坐火车外出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享受美好人生。事实上,现在的老人,因为生活时代背景原因,大多都是节俭一族,消费观念比较传统,消费习惯相对保守,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以这些老年人的思维,积分虽然能兑换车票,但毕竟不是实实在在的现金,而且积分的获取和兑换过程相对复杂。对于相当部分的老人来说,要想享受到这一优惠,可能还需要子女或他人的帮助。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可能票价优惠比这种积分兑换的方式更实在、更直接。
让老人坐火车的优惠更加看得见摸得着,铁路部门不妨拿出诚意,让真金白银说话。可借鉴机票分季打折的方式,在淡旺季分季节折扣的基础上,对老人乘坐火车实行首次票价直接折上折,只要老人年满60周岁,无论是购买高铁票、动车票还是普通火车票,都可以立即享受一定比例的折扣优惠。这样的优惠方式,简单明了,老人一看就能懂,一买就享受。
除了首次票价直接打折,铁路部门还可以考虑实行阶梯折上折的办法。即老人坐火车的次数越多,享受的折扣力度越大。比如,第一次乘坐火车享受9折优惠,第二次乘坐火车享受8.5折优惠,第三次乘坐火车享受8折优惠,以此类推。这样的优惠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鼓励老人多坐火车,还能够让老人感受到铁路部门对他们的长期关怀和照顾。在客观上,这种阶梯折上折的办法,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老人加入到坐火车出行的队伍中来,增强铁路客运市场的粘性依赖性。
短期看,实行首次票价直接打折和阶梯折上折的办法,可能会给铁路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升老人的出行幸福感和获得感,还能够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拉动因素。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市场的潜力巨大。铁路部门通过实施这样的优惠政策,能够赢得老年群体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自身的发展奠基赋能。
从老人的实际出发,以老人为本,以服务老人为核心,真正让老人感受到铁路部门的关怀和温暖,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舒适的服务,还应该在其他方面提供更加人性化针对性的贴心服务。比如,在车站设置更多的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出行;在列车上提供毛毯、热水、药品、引导等关怀;在12306网站和APP上,进一步优化“敬老版”功能,实施一键式方便服务,使其更加简单易用,方便老人购票和查询信息,享受优惠。
对于老人而言,实实在在的现金折扣远比虚头巴脑的积分优惠更直接、更看得见摸得着。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越是刺激消费效果明显。既让老百姓满意,又在客观上拉动内需,带动经济,才是这项政策最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铁路部门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惠民敬老,让老人的出行更加便捷、感觉更加舒适,体验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