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一节课24元空调费?这本生意经念得有点歪

一节课24元空调费?这本生意经念得有点歪
刘文明
最近,广东某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室内使用空调要扫码付款一事,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有学生吐槽:“学校上课是一个大教室,有中央空调,上课开空调是要收费的,大概一节课是24元,这么高的费用,学生根本吃不消。”对此,自称是该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没有空调用电费用的预算,倘若免费供大家使用,电费对学校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学校决定通过收取空调费的方式,来分摊这一成本。”(6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说报道有点语焉不详,细节说得不是特别详尽,比如是每节课由学校向每个学生收费24元,还是向一个班级或很多合班整体收收费24元;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学生缴费费用平摊还是如何处理;如果是平摊,因为班级人数不同,每人所出的费用就可能有所不同,导致同在一个学校交空调费标准不同,这又是否具有合理性……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学生去上课就要扫码交费,这基本上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空调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在炎炎夏日,吹空调享受清凉,已经基本成为标配。在国内高校里,公共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休闲等场所,基本上无一例外,都会装上空调,且由学校出钱。尤其是在近几年,基本所有高校都按照学生呼声,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由学校掏钱为学生宿舍装上了空调。只不过,一般来说,学生宿舍空调的电费需由学生自己按实缴纳买单。
学生享受宿舍空调需要个人掏腰包缴纳空调电费,大家对此并没有异议,而都能欣然接受,这是因为学生宿舍的空调是他们专属的个性化享用的设备设施。但是如果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到教室上课前,需要学生扫码交好空调费后才能进入上课,这就令人不解,甚至有霸王条款的嫌疑。如果照这样的逻辑,那么学生在教室上课、自修时,照明用电是不是也该由学生来缴费买单;在洗手间用水,是不是也可以如法炮制让学生扫码缴水费。
更令人存疑的是,某学院的交费价格还真不算便宜。以一个标准班级30人、一节课要交24元来计算,这空调费平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每节课就要0.8元,一天五六节课,大约就是5元,一个月下来就多了100多元的支出。集腋成裘,2万人的学校,一个月的学生支出,光这一项,就会超过200多万。也就是说,学校会因此增收这200多万。
暂且抛开去空调教室上课要向学生收取空调费是否具备合法性不论,就算学校要向学生收取,也只能收取用电成本费,而不能乱收多收,变相成为牟利增收渠道。根据笔者经验,按照普通教室每间两台5匹空调配备标准,每间普通教室每小时合计耗电大约8度,按城镇居民用电一度0.65元的电费价格,一个小时的电费大约是5.2元。而在高校,一节课时间只有45-50分钟,一间教室一节课的电费成本满打满算也就4元左右。相比于差不多六倍的收费额24元,这所高校的做法确实很是离谱,无怪乎引发了热议舆情,上了热搜头条。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高校要为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充足的硬件环境,这当然包括办学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所以,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教室的空调,其实和教室里的灯、电脑、投影设备一样,都应该是办学的基础条件,是属于学校应该提供保障的范畴。以空调没有空调费预算之名让学生分摊,理由很勉强,道理也站不住脚。
坚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服务性,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才是负责的、有情怀、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高校尤其是某经济学院这样的民办高校,不能总是盯着经济效益以赚钱为目的,不能搞霸王条款,自己当铁公鸡,却时刻盯着学生和家长的口袋,该收费的照收,不该收的变着由头来收,以此谋取利益。如果是这样,这本生意经就被念歪了,吃相就有点太难看了。凡涉及到收钱就不能任性,及要充分论证,听取意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毕竟现在的学生和家长们维权意识强,维权路径多,不好糊弄也不能糊弄,任何一个不合理的办学行为,尤其是涉及到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都不会被答应。你的吃相有多难看,他们就会让你的车翻得有“多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