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说话听音
(2024-04-26 22:06:18)说话要听音
刘文明
那天,家人小群里,我们一家三人在聊天。
女儿突然告知,在那天下午的小组汇报中,老师表扬她汇报得好,逻辑清晰,声音顿挫,很有沟通感,是一种完美享受。
女儿是个谦虚的人,她说,倒不是自己汇报得多好。还得是文章好才主要。 老师听完,两人聊这篇文章又聊了好久。
小家伙的老师的业界的大咖。说是老师,其实还没有入得师门。小家伙已经被保送华师研究生,今年九月入读。通过双向联系,已经确定陶老师作自她研究生导师。陶老师也是爱生心切,早已把孩子拉入工作团队,和师姐师兄们一起,步入了研究生学习圈子。
聊着聊着,小家伙告知,她的老师发了一个视频截图,但是没发文字,也没发这条视频。
“老师就是发了个截图。没法视频。”女儿说。
女儿要是小学生、中学生,或是个大学本科生,我都会鼓励她,勇敢地直接地向老师索取这个视频。可是,女儿已经是一个准研究生了,九月份就要开启研究生生活了。
对她,特别要培养探究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是你啊,我就会这样回复老师:‘谢谢老师,我马上找来视频,进行学习。我会把体会跟您报告分享。’”我给女儿支招,“所以,你要赶紧去搜索视频啊!”
优雅的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求人不如求己。现在互联网搜索功能强大,只要有题目,就能搜索得到。
“老爸这个回复,绝!”女儿表扬我一句,让我很高兴。
人一旦被表扬,就容易上头。
我来了兴致,借题发挥,侃侃而谈起来说,面对这个类似情况,研究生或者员工可能会有三个反馈。一是打一个问号,直接对老师说,抱歉,我没看明白。请老师明确指示。二是,直接问老师是不是忘记发视频了,然后就对老师说,请老师给我发视频。第三个反应就是,我的参考回复:谢谢老师,我马上找来视频,进行学习。学习之后,我会向您汇报学习体会。第一个,只是反应,没有思考。第二个有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是向外求。第三个,有思考,有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还有后续反馈。这可能是老师和领导最想得到的。因为你已经知道积极主动向内求解问题。
这番话,得到了家里两位同志的肯定。这其实很难得,我很高兴。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说不定因为某种阴差阳错的原因,就让标题和视频划不上等号。
我特别注意到,这条视频截图上写的文字是:“只需一步,让评审人一秒get到你的优秀。打破认知壁垒,带他感同身受。”我还注意到,一行小字显示了作者的名字“石茜SYSU”
标题搜不得,那咱就换换思路,用作者搜索试试。我对自己的互联网搜索能力还是有一点信心的。
在百度搜索栏,我输入“石茜SYSU”,一点搜索,大量的视频就出现了。而且用肉眼看,封面风格与女儿所发截图是一样一样的。因此断定,就是这个作者的视频。
截了图,我就发给女儿。实话实说,我是多少带着点骄傲的神情的。
“哎哟!厉害呀!”知我者,女儿也。她就知道,老爸年长,需要鼓励。女儿问道:“怎么找到的!!
“通过石茜sysu啊”!我在她的截图左下角作者处,画了标注,之后发给她。我还继续告诉她。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不要轻易放弃。“细看慎思,不放过一点点蛛丝马迹,之后顺藤摸瓜,找到答案寻到解。我想,这是作为研究者,应该练就和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女儿表示很受教,不过,等了一段时间,她继续告诉我,翻遍了石老师的视频,就是唯独没找到这条视频。
“把你这个搜索的过程和结果告诉老师,我想老师应该会很满意了。结果不重要,这个过程才是重要的。”我跟女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