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老旧小区装电梯更该装满邻里亲情

老旧小区装电梯更该装满邻里亲情
刘文明
最近几天,一则“老人反对装电梯,建好又想用被全楼拒绝”的消息引发热议。事件来自最高法院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典型案例。广州八旬老人郭某当初坚决反对加装电梯,导致工程延误一年多。然而,当电梯装好后,郭某又提出希望在补交集资款后使用电梯,此举遭到其他32户业主反对。后郭某诉诸法律,法院判决让他支付增设电梯集资款后,由该住宅业主代表向其提供电梯卡,供其搭乘电梯使用。(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远亲不如近邻。”这是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一直坚守和遵循的朴素而传统的邻里亲情,智慧的邻里相处之道。大家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单元,甚至成为墙连墙、板连板、门对门、门挨门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真的就是缘分。邻里之间没事时客客气气,见到面点个头问个好,有事时坐下来出谋划策、好好商量,论事时心平气和、坦诚布公,遇事时相互帮忙、彼此照应,大家都能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美好的生活状态。
但是相比较而言,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多元化、人际关系依赖淡漠化、价值评判物欲化、个人利益中心化,原本关联较为密切的街坊邻里关系,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疏远化和淡弱化趋势,讲情讲义讲面子少了,讲利讲益讲价钱的多了,让人不得不感叹“邻心不古”。
回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情上,不支持和反对者不外乎以下几个底层逻辑:一是觉得自己的楼层低,感觉爬起楼来也不怎么费劲,加装电梯的受益程度相对较小,装与不装似乎没有那么迫切;二是如果自己同意装电梯,可能除了住在一楼的住户外,其余楼层住户就要分摊一定的加装费用,增加了自己的支出;三是觉得加装电梯后会挤占小区空间、挡住自家采光和通风;四是加装电梯后,高层住户房产升值多,获益大,自己作为低层住户,心理产生不平衡;五是可能还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装好的电梯,谁也无法阻挡我用,占个小便宜才好。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强烈反对的低层住户是为了“要点钱”作为补偿。
不过,电梯建好后想用却被全楼邻居拒绝,也是自有理由:当初可能就是因为老郭这家人的反对,人为制造了诸多麻烦,增加了许多人的工作量、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内耗了精神情绪价值,阻碍了这个项目进展,耽搁了进度和工期,延后了享受电梯的便捷和由此带来的幸福感,由此形成了“公愤”。全楼住户不同意给你用,就是想给你点颜色看看。虽然这种教训和惩戒,于情可以理解,于法很难说得过去。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不齐,就难以做好事、干成事。以德报怨、以善谅恶,不拿意气用事,不拿互害相报,这才是和谐邻里应有的包容之心。幸好,在法治社会中,老人通过诉诸法律,打破了想用却被大家拒绝的僵局,要回了电梯使用权。当然,要回使用权的前提是要算清并交齐本应承担的加装费用。可是,在这其中,浪费的社会公共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时间成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成本,又有谁人能够算得清楚。
老旧小区装上电梯,更该装上和睦、齐心、包容的邻里亲情。不得不说,这回对簿公堂,不仅是给老人上了一课,也是给邻里们上了一堂课。老旧小区装电梯,本是造福居民、皆大欢喜的好事。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如果当时大家都是以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态度,从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大局出发,那该是多好,也不至于弄到上法院的地步。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融洽的邻里关系需要精心呵护维护。唯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