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学校配备“教练员”值得期待!

学校配备“教练员”值得期待!
刘文明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工作。《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学校教练员主要承担学生体育运动专项技能、体能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选育、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等工作。(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普通人,我们对体育教师都非常熟悉,因为在贯穿全部学校学习阶段,我们都有体育老师、体育课时,而且门体育课都有测试。尤其是近些年,体育课已纳入中考必考科目和考试成绩,高校将体育成绩测试作为毕业条件。从小到大,我们体育老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向学生普及传授体育知识、教授锻炼体能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健身兴趣乐趣,促使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从这个角度看,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就在教书育人。
与体育老师相比,教练员工作大有不同。体育教练员的角色职责是通过组织运动训练,发现运动潜能和天赋、激发培养和训练专业运动员。教练员本身自己就具有专项运动理论知识,较高运动技术水平,他们精准掌握先进的教学训练方法,对运动员思想道德意志品质、身体体能、技术战术等进行全面设计、培训、引导与督促,促使运动员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快速有效提升。因此可以说,体育教练员们的首要显性任务在于激发他人运动潜能,培养竞技精神,造就运动人才。
从来源上看,学校体育老师一般来源于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有小部分来自于专门体育院校,属于典型的“二门”老师,即从“校门再到校门”;但是专业的体育教练员就很特殊,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专业的高水平的运动员出身,有着丰富的竞赛经历,再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和资格确认,成为专业教练员后,再到专业队开展带队训练。他们属于“二队”专才,即从“队里来”,再到“队里去”,是典型的竞技体育的组织和实施者,他们身上往往更能直接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气质。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上,需要健康阳光、快乐幸福的劳动者,更加需要充满精气神和敢追、敢拼、敢打硬仗的创业者,而绝不是躺平不争、身体素质平平的人。客观地讲,随着人们生活逐渐优越,躺平状态有蔓延趋势。对此,国家已经洞见警觉并立行立改。而人的奋斗拼搏、奋勇争先创优精神的培育培养,身体素质的增强提升,应该互为一体,自小开始,贯穿于全部学校教育阶段,且越早越好,越强化越好、越专业越好。
因此,国家四部门联合发文,对学校增配“体育教练员”工作进行部署,实属远见卓识,恰逢其时。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角度,这种把“育人”和“育才”有机结合的制度设计,是一种特有意义的尝试。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切实落实国家要求,精心挑选、配备有育人情结、有高尚师德、有真技在身的“体育教练员”,给他们订好明确任务目标,做好细致绩效考核,到学校和体育老师一起,既相对分工,又相互借鉴、渗透、影响,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在学校体育教育这块沃土上,实实在在产生强烈的“化学作用”,产生积极的“化学变化”,把普通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习惯教育好,把有特长的学生挖出来培养好,为健康中国构建助力,为国人幸福人生奠基。
注:本文刊登在2023年2月19日《番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