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一定要把汉字写好
(2022-11-03 10:27:06)一定要把汉字写好
刘文明
近日,某高校的几位辅导员老师直呼,某大一新生所填的表格,让他们哭笑不得。放眼看去,其字写得实在不敢恭维,甚至像“螃蟹爬迹一般”,让人难以认出。大家忍不住问:就不能把字写得大方工整一点吗?实际上这绝非个案。年轻人的书写水平差、字不好看,是普遍现象。(11月2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学生的亲自调查,并与兄弟高校同行相互交流,交叉验证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愿意拿起笔写字,主动动笔写字确实少,这应该就是他们写字能力差、写字不好看的直接原因。不过,写字能力差、不好看还只是表层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汉字书写根本不在乎,他们对汉字之美几乎毫无感受,更谈不上去欣赏汉字欣赏书法了,他们对自己所写的不入法眼的字也压根没觉得有啥所谓、有啥值得大惊小怪的。老师若善意提醒其注意多提笔写字写好字,可能还会得到不屑一顾、连珠炮式地反问:现在都用电脑了,没事谁还会去拿笔写字?字要那么好看干嘛,能认得不就行了么?况且我的字有那么难看吗?
汉字之巧之美,举世无双。欣赏汉字、书写汉字,莫大享受。汉字书写的最高级和最美境界,就是中国书法。这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然而当代大学生面对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面对汉字之美、书法之美,整体表现出的无所谓态度、不在乎之情,实在让人嘘唏、令人汗颜。
归根到底,这种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的代际化、规模化的集体淡化,尤其是对于汉字审美情趣、书写能力的严重缺乏,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横行,美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严重缺位而导致。实事求是地讲,在此之前,整体来看,从小学到大学,并没有真正把美育教育纳入培养目标、书写教育和书法教育没有成为必修课,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没有好底子、好老师指引,便每况愈下、更加让人“捉急”“堪忧”。曾经就有一位学生所写的自己姓名,难住了包括笔者在内的好几位老师。大家横过来看、竖过来辨,连蒙带猜也没认出来。名字都写出这样,写其他就更不指望了。
爱美求美之心人皆有之,成美育美之心师必怀之。其实,早先教育部、国家语委曾经下发过有关文件,要求学校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尤其是高校还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但是实际上要求归要求,并没有得以真正重视和贯彻落实。
幸好近年来,美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被隆重提上日程,成为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在这个大语境下,提升大学生美学素养,最该做的当务之急,就是高扬美育大旗,涵养国人精气神,建章立制出标准,出台“抢救式”措施,学校引、老师教、社会导、家庭督,让学生从手边做起,带着浓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使命自觉,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干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人角色,怀着一颗敬畏美、热爱美、追求美之心,出于展示个人才艺修养的自洽心、尊重传统文化的敬畏心和提高交流效果的实际需要,看到书写差距,正视短板,发自内心地把汉字爱起来,把笔提起来,把字练起来,让字美起来,漂漂亮亮写汉字,堂堂正正做国人,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发扬光大并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