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试问这届青年人尚能写出好字否

试问这届青年人 尚能写出好字否
刘文明
前两天到二级学院商量工作,听到几个辅导员老师的吐槽。他们直呼这届大一新生们所填的表格,让他们哭笑不得,怎一个“愁”字了得。因为放眼看去,大多学生的字写得实在不敢恭维,甚至像“螃蟹爬迹一般”,让人难以认出。一位学生所写的姓名,难住了好几位老师。大家横过来看,竖过来辨,连蒙带猜并通过手里的花名册才勉强拼凑辨认出来。另外一位老师也谈及,他曾经收到了一份“惊掉了自己下巴”的情况说明:一张A4纸张的最顶端,歪歪斜斜、晃晃悠悠地写了四行蹩脚小字,语句和逻辑也都不尽如人意。辅导员老师痛批相问:你的美感跑哪了?就不能让这段话居中纸张上么?就不能把字写得大方工整一点吗?就不能把每行写得水平点、间距协调点么?就不能花点心思,打个草稿把话写得再通顺点么?
实际上,这绝非个案,不止发生在某位辅导员、某些学生身上,出现在某一个学院、某一所高校里,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写字为例,多项调查结果共同显示,约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汉字写得不好,超过92%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字写得不好。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总体上都承认,这届青年人的书写让人“捉急”“堪忧”。
明明古人早有结论“字如其人”,明明现代青年人都是个顶个的美、帅,尤其是这一届青年人,外在之美不胜收之,纷纷被“小鲜肉”“小仙女”“小帅哥”加持,按理说,大家的字应该很评论才配、才对啊。可是,无论是数据调查结果,还是身边客观现实,共同的指向就是这届青年人的书写水平差、字不好看,且每况愈下。
各种因由,当然复杂。归纳起来,或不外乎三条。首因是书写心境嘈杂了。古人有言:“字者,心之迹也。”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当下普遍的物欲横流,一定会对这一届青年人的心境产生投射影响,导致心神不宁,心情不安,心潮不静,心思杂乱,心气浮躁,欲求过多,这一心态客观反映在他们的书写上:杂乱无章,迹象潦草,疏于琢磨。缺了恬淡、静气和定力的写字,难以横平竖直、力劲体正、大气磅礴,自然难以美观舒适,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是老师示范几绝了。早先,学校和老师对于书写都特别重视,老师们都有一手好字好文。多年前的小学、初中、高中里的所有语文老师们,个个都是一手好字,堂堂都有好板书,有的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那时候,学校定期组织老师出黑板报,他们写字的样子以及各期黑板报上美艳绝伦的粉笔字作品,令学子如痴如醉,凡每期板报一出,学生必结伴驻足欣赏,且在心里比划临摹。如此示范熏陶和潜移默化,学生们岂有书写不好之理。再环视目前各类学校,手写板报已被广告公司的印制取代,老师讲课板书已被PPT取代,老师的书写示范和影响自然几乎绝迹了。
再次是书面表达锐减了。“用进废退”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这届青年人是互联网原住民,智能手机、社交软件、聊天工具广普适用,让沟通交流即时化、口头化和快餐化。可以说,这届青年人除了考试主观题答题用笔写字外,其他表达几乎都不再是书面表达,无需笔墨参与,也无需遣词造句、推敲琢磨。而在早先,除面对面之外,一切交流只能依靠手写表达,借助笔墨传情。出于展示个人才艺修养的自洽心、尊重对方的敬畏心和提高交流效果的实际需要,必须刻意把字文写得更美一些,起码也是规矩易认。长期刻意练习,必然会让书写越来越好,反之则越来越差。
在文化自信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双重语境下,在我们充满热爱和自豪的心中,汉字因为其音、其形、其意之美,而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化瑰宝。然而我们这一届青年人,却把最美汉字甚至是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不忍直视”,实在对不起祖宗,令人捶胸顿足。因此,必须采取“抢救性”措施,让青年人把字写好。
其一,以修身养性之平和心态写好汉字。俗话说“静以修身”,心静神安是写出好字的前提。这届青年人,都不妨加强自我修炼,自我调整,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真,让物欲的泥沙沉淀下去,让繁杂的心绪澄澈下来,以平和的精气神为书写打好心态底色,平心静气、一笔一划、一撇一捺、有板有眼写出漂亮字,做正中国人。其实,写字的过程,也是涵养端正干净、耐心细致、认真规范的品质,往大里说,就是在培养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养。
其二,以立德树人之使命自觉示范引领。教育部门、学校、老师要担起责任,让学生在欣赏汉字造字之精巧、造型之优美的基础上,通过内生强烈的文化自信驱使和老师示范影响,发乎心地欣赏汉字,爱上汉字,写出好字。从根源上讲,因为中小学生可塑性、模仿力强,所以尤其中小学老师,其欣赏字、书写字的启蒙开化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从源头做起,培养、遴选出一大批有修养的、会写字、会教人写字的中小学教师,即可起到立竿见影之效果。具体可在教师资格证认定环节下功夫,把汉字书写作为准入门槛,让这些人做汉字书写的守护者和传承人。此外,高校也要持续强化,全方位重视和加强汉字书写教育,把书写作为必修课,拿出一定课时,纳入美育课程。这方面,陕西师范大学多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让学生一拿到通知书就接受书法鉴赏和书写教育的做法,值得借鉴。
其三,以书面表达之强化多写汉字。交流的智能化、网络化不可避免也无可逆转,这就让刻意的书面表达训练和执行,成为学校里强化学生书写的必由路径。各类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考试环节,要通过刻意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题等办法,刻意训练学生的书写和表达能力,明确规定书写水平作为评卷采分点,借机同时训练逻辑思维、总结提炼能力,形成强力的引导学生爱写字、写好字的指挥棒效应。
不论古今,一笔好字,一手妙文,一嘴好口才,都是国人有才华,有才情、有素养、有文化的显性表达。这一届青年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干将,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人。是时候站在优秀文化传承的高度,看到与前人的书写差距,增强使命自觉,加把劲儿把老祖宗创造的优美汉字写好,漂漂亮亮写汉字,规规矩矩做国人了,而绝不能让国人的一手好字和一表人才,在我们这一代毁了。
(作者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注:本文刊登在2022年11月2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