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等花开】“大美番职已在你心灵深处种下太多美好回味1刘文明
(2022-07-13 21:06:32)“大美番职已在你心灵深处种下太多美好回味!”
刘文明
今天回到学校加班,研讨处理有关培训工作事务。忙着忙着,忽然在15:37收到了@上楼先生发来的一段信息:“文明老师,您好!我是17级的毕业生。我想咨询一下学校是否有关于毕业两年后的学生专升本或者成人本科的类似政策呢?”
这是一位至少毕业已经两年的校友的来信。对于在校学生的信息,我很重视;对于已经毕业的校友的来信,我同样重视。他们有事找到我,那是对我的最好情感和最大信任。所以,收到这位校友的信息,我心欣喜。
我有一个习惯,跟没有进行过姓名备注学生交流时,总是先翻翻我们的聊天记录。一般而言,学生总会在聊天中不经意自报家门,告诉我姓甚名谁。我有个美丽的体验,如果跟一个突然来访的学生聊天时,可以直接说出学学生姓名,他们往往都会格外激动,表现出分外惊喜。
果不其然,翻查记录时,我发现在2020年2月20日下午13:01的一次聊天中,他曾自报家门,告其是17级艺术学院的叶有国。我还注意到这位同学加我的时间是2017年9月15日22:37。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刚好是这一届新生开学报到日。也就是说,在这位新生报到的当晚,我们就很荣幸成为微信好友。
在翻阅聊天记录时,我还注意到,三年在校期间,他和我的交流没有中断过,而是陆陆续续向我反映学习、生活等各种问题、意见和建议。显而易见,这是一位愿表达、会表达的学生,因为他的每一次留言,内容都写得很长,表达得都很到位。
翻着过往,心生感叹,时光实在匆匆,一转眼,我们已经相识五年。
“有国同学,你好。”我的回应,又一次换回有国校友的留言:“文明老师,您好!”
“你咨询的专升本和成教本科的相应问题,都是我们继续教育学院的业务服务范围。我把负责这项工作的刘琼芳老师电话发给你了,她的答复是专业的。请你跟她联系。祝你好运!”我对有国校友说。
“收到 感谢文明老师!”有国校友回道。
“我说了啥啦?文明老师自己都已经不记得啦。”我说的是大实话,因为我朋友圈里的6000个学生是流水席,毕业生走了,主动退出,空出位置留给下一届新生。这么多年下来,送出了三四万学生,所以,我确实已经不记得谁谁谁了。
“文明老师,您客气了!我会一直关注老师的朋友圈。我们之间有太多的回忆!”有国校友说。
“好的呢。虽然文明老师有点不记得了。常联系,长相思。疫情之后,常回家来哦。
学校现在可漂亮了,变化发展可大了。”我的话,估计会让有国校友期待回来一看的想法持续生长。
“有机会一定会常回母校的!感谢文明老师!”有国校友继续写道,“走在校道与您打招呼,您都会点头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与您交流时您都会你很耐心、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遇到问题了不管是在校,还是毕业了,您都会尽心尽力地帮我们解决。以至于我们学生都流传着‘有问题找文明老师就对了’的说法。希望文明老师能多多分享母校美照,好让我们怀念一下青春!”
“母校和老师欢迎你们!走出校门,行走江湖,请怀揣美好,努力打拼,热爱生活,淡定前行。目前,因为防疫,进校略有不便。疫情过后,母校和老师期盼你们随时归来,非凡的载誉也好,平凡的普通也好。学子风尘仆仆归来,为师必心欣喜如狂!”
我动情地写了一大段,为我们日后相约相见,埋下了深深浅浅的伏笔。
“收到!感谢文明老师!我们爱文明老师!”聊天最后,又是一阵高兴,收到了有国校友深情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