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让学生“三自教育”出新出彩

让学生“三自教育”出新出彩
刘文明
在高校里,专业老师以及学生工作队伍和后勤保障服务队伍作为一支骨干力量,发挥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学生“三自教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不可小觑和轻视。因此可以说,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一方面是学校和老师的神圣职责,另一方面也是在学校和老师参与引导下学生自身的成长必由之路。
但实事求是地说,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凸显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导致在学生层面挖掘和引导发挥学生自身力量不深入、不系统,学生“三自教育”形式和效果有待加强。
基于这一痛点考量,学校党委责成学工部门、后勤部门、二级学院协同合作,制定并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常态化、体系化、项目化、长效化的学生“三自教育”,并拟将此作为一个学生工作品牌进行打造。日前党委学工部为此专门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推进会,明确工作目的意义、活动内容、方式方法,大张旗鼓地吹响了学校“三自教育”工作集结号和动员令。
表面上看,学生“三自教育”好像是学生工作部门、二级学院的事,其实这项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体现,需要上下“一盘棋”、大家“一起来”,需要从“三全育人”的高度加以重视推进。只有全体教职员、各单位部门、各二级学院切实加强内部协调和外部联动,在自己擅长和职权范围内主动、创造性参与学生“三自教育”,才能高效扩展人才培养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阵势要“拉起来”,要进行广泛宣传宣讲。教职员工、学生和学生干部、各学生社团,都应利用个人微信朋友圈、利用单位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各级易班平台等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和教育,营造“三自教育”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所做之事中、所到之处里、所见之人身上,都能感受到“三自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感动、影响和冲击以及效果。
其次,激励要“夸起来”,要时刻谨记“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从营造良好“三自教育”氛围的角度来干这项工作。全体老师乃至学生,都要从激励优异行为、激发责任感、荣誉感的角度,善于挖掘同学上的身上的闪光点,敏锐发现在“三自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的先进集体和典型案例,大张旗鼓地进行点赞推广,用好榜样的力量,规范、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个人素质。
再次,同学要“督起来”,要都来当监督员,开展相互纠察督办。从人性的角度看,不是所有的鼓励号召要求都会得到自觉贯彻落实。而老师又不能随时随地都在学生身边,因此所有同学间有意识的相互督促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之前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有同学告知他同学夜晚不按时睡觉、我行我素吵闹到他和其他舍友,苦不堪言。笔者反问有没有提醒过、纠正过这位同学,他坦陈没有。笔者因势利导:我们每个人既是第一行为责任人,也是别人行为的第一督查督办人。同学间的教育和成长,都不是别人的事儿,而是我们自己的事。不可以凡事都依赖老师、希望老师出面,而是要勇做践行者和监督者,遇到有关情况挺身而出,自己行动起来,努力监督协调同学间矛盾,这是相处之道,也是个人成长之道。
第四,方法要“巧起来”,要遵守教育的规律,尊重人性和人格。“三自教育”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要从策略的层面提升工作实效。在工作当中不能急躁,不能蛮干硬干。因为旧习的改变、素质的提升、好习的养成,是要慢慢来的,慢工才出细活。所以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加强吹风、沟通,在师生之间、学生之中达成共识,才能被理解、支持和实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模式要“特起来”,要有品牌工作意识。从我们的工作方案设计看,在“三全育人”总体框架下,辅之以信息化的手段,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发力,同时加强总结提升和凝练,一定可以形成番职校本特色学生工作经验,切实做实做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好各自育人“一段渠”,种好育人“责任田”,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让学生“三自教育”出新出彩,在职业院校学生教育领域,贡献番职方案。
注:本文发表在2022年6月1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