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2017-04-27 18:22:29)
标签:

体质养生

健康

分类: 中医养生

糖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素之一,按照水解情况分类:不能水解的为单糖,能水解为两分子单糖的糖为二糖,能水解为多分子单糖的糖为多糖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多糖及多糖复合物和介导了细胞各种生命生命现象的调节,特别是免疫机能的调节,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

1.多糖对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通过对免疫调节的深入研究发现,神经系统通过其广泛的外周神经突触及其分泌的神经递质和众多的内分泌激素,甚至还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来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

2.多糖对器官水平的免疫调节。

    通过研究发现大黄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胸腺和脾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胸腺皮质细胞数及脾淋巴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而大黄多糖可明显拮抗衰老小鼠免疫器官及组织的萎缩,使胸腺皮质厚度增加,皮质细胞数增加,脾小结增大及淋巴细胞数增加,说明多糖可兴奋免疫器官,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3.多糖对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TB淋巴细胞是介导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当归多糖单独应用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并与伴刀豆球蛋白A协同作用,但单独应用对小鼠胸腺细胞无促进增殖作用,加入亚适量伴刀豆球蛋白A方显示其增殖作用,说明中药多糖只对伴刀豆球蛋白A活化的T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多糖由于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又几乎没有毒性,是一种理想的免疫调节剂。我国地大物博,中草药资源丰富,中药多糖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糖将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于人类。

 

中药多糖,如何维护身体健康平衡

中药多糖是从中药提出来的一种多糖。中药多糖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种类也很多,因此,中药多糖除了能增强免疫功能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物学活性。包括调节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抗肿瘤、延缓衰老和抗辐射,改善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现在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多糖还具有抑制免疫和抗炎的作用。

中药多糖规范的生物活性可以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多方面的保护。目前使用较多的中药多糖,有不少来自药食同源的中药i,这些中药材资源丰富,容易获得。日常生活中作为食物或者滋补品的香菇、枸杞、灵芝、猴头菇、银耳等,均含有丰富的多糖成分,为我们的利用其多糖成分维护健康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发现中药多糖有何毒副作用,这也是中药多糖在保健中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

中药多糖对免疫功能具有广泛的作用。迄今为止,在已经分离提取的天然动植物多糖中,中药多糖的活性最受关注,已发现有近百种中药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免疫功能也是如此,除了表现为体弱多病之外,肿瘤的高发生率也是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表现。

大量的数据表明,中药多糖对免疫功能具有广泛的作用。涉及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重要多糖不仅能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抗体产生,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激活补体系统等。

中药多糖除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外,还发现部分中药多糖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中药多糖的这些作用,是其“扶正固本”的基础,而且他们不少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有可能被人们接触到,或者已经有意无意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保健中了。

现代生活中,由于对食物的精益求精,除了可能导致营养失衡外,还会影响到肠道的蠕动,进而引起消化功能障碍。所以,气场生活中需要适当食用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消化道溃疡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柴胡多糖、当归多糖、大黄多糖、树舌多糖等中药多糖均有抗溃疡的药理活性,为抗消化溃疡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消化系统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极为旺盛,容易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溃疡利用黄芪多糖、白术多糖、枸杞多糖、人参多糖和猕猴桃根多糖等消化自由基的作用来抗氧化,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肠道黏膜中含有大量淋巴组织,被人们视为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同时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些淋巴组织不仅在肠道局部骑着免疫屏障的作用,而且还能影响到机能的整体免疫。由此看来,中药多糖作为一种高活性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多途径、多层面作用,发挥其对整体免疫系统的功效。可见,多糖对消化系统诸多方面的影响来保护人类的健康。

研究发现白花蛇草多糖,半枝莲多糖、灵芝多糖、女贞子多糖、当归多糖、五味子多糖、枸杞多糖等均有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抗脂质过氧化,或直接清除氧自由基,不仅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延缓衰老。


当日本人在1969年首次从香菇中分分离出一种可以抗肿瘤的多糖的时候,在整个医学界引起了轰动,之后有掀起了一股从食用或药用真菌中寻找抗肿瘤成分的热潮。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不同中药抗病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如有的中药抗病毒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分子多糖,有的是小分子物质(如生物碱)有的是体外抑制病毒增殖或灭活作用,有的则是通过改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等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因此,中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单纯着眼于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而是重视病毒——机体——中药三者的关系,重视体质因素,强调辨证论治,通过改善机体整体状态来增强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鉴于人类对病毒和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尚且有限,应用中药在防治病毒性疾病的实践基础显得尤为可贵。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多糖类物质不仅存在于清热解毒类中药,也是枸杞、人参、黄芪、甘草等扶正补虚中药发挥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国科学院嵇汝运教授说:生物体中维持生命活动的高分子物质主要有三种,即核酸、蛋白质、多糖,其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已研究得很清楚,但多糖迄今了解和重视还很不够。……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