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2021-12-10 12:55:20)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记

浪卡子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与不丹王国接壤,位于山南市西南部,距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227千米。东与措美、扎囊县交界,西与日喀则市江孜县、康马县、仁布县为邻,南与洛扎县和不丹王国接壤,北与日喀则市尼木县和拉萨市曲水县隔江相望。总面积7969.8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万亩,草场面积680万亩。边防线长25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辖2个镇、8个乡,113个村。是山南市海拔最高的县,也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

(整理2014年9月旅游照片)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行车中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行车中拍到山腰上绘有一大片白色的“天梯”。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3、天梯在西藏本土原生宗教苯教的传说中,天有十三层,由一条天梯连接天上和人间。

天梯,代表藏族人将自己的心愿还有祈福能够传递给在天上的亲人。如此看来,这有一点类似于很多地方给亲人烧纸的感觉,只不过这种“天梯”的寓意,更有高原人民的特色,符合西藏的气质。

在西藏,每当有亲人去世,家人都会在山上为亲人用白灰画上天梯,以帮助亲人早日到达极乐世界。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4、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5、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6、院外及墙上摞着一个个圆饼状的牛粪

牛粪在藏语中称之为“久瓦”。“久瓦”在西藏作为烧茶做饭的燃料已有千年的历史。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农牧民至今视其为最佳的燃料。“久瓦”除了作燃料外,在藏民族日常生活中还有着特殊的用途与含义,藏民族传统生活与“久瓦”息息相关。

在西藏农牧区用牛粪(加工的牛粪砖)搭庭院围墙、牛羊圈的到处可见;一排排整齐而大小一致的“呆布”(牛粪饼)打在自家房院的墙壁上晒干,这不仅给房屋起着保护作用,冬季还可防寒。有的用牛粪作为房顶装饰。

藏民族的祖先把经济、实惠的牛粪再生利用,不仅解决了燃料问题,给生活带来方便,更主要的是节省了不知多少棵树木,为保护高原的生态环境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体现了藏民族对大自然博爱的精神。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7、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8、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9、每座房子顶上都插着小小的经幡

这种在房顶上插的蓝、白、红、黄、绿为五色经幡,又叫风幡,风马旗。经幡藏语称“隆达”,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经幡每年藏历新年更换一次,以此祈求来年祥和。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0、院墙上摞着牛粪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1、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2、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3、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4、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5、路边的牌子显示这里是阿扎乡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6、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7、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8、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19、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0、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1、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2、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3、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4、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5、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6、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7、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8、旅游团在此休息吃午餐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29、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30、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31、好大一群羊,羊身上都做了红色的标记。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32、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33、

西藏之旅(十四)途经浪卡子县

图34、

拍于2014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