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内的明代军事立体防御体系区是由明长城、藏兵洞、边沟、大峡谷、红山堡、瓮城等共同构成的。
图1、离开红山湖,就要乘坐驴车或骆驼车,穿越、大峡谷前往明长城的军事防御中的藏兵洞遗址。
图2、骆驼车
图3、
图4、驴车
图5、坐在车上,行走中的沿途大漠风光。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进入大峡谷
大峡谷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有长约4公里的峡谷,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明代时,这又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深厚的黄土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土林”。“土林”又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般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形象。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这位驾车的大哥一路唱着当地的小曲(收费)。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藏兵洞
令人称奇的“藏兵洞”分布在水洞沟红山堡内外,它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有如迷宫。藏兵洞内辟有居室、储藏室、会议厅、灶房、兵器库、火药库、炮台、水井、暗器孔道及陷阱等设施。
图27、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在中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全国还没有,这里是独一处。藏兵洞是中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
从2006年开始,对藏兵洞进行了保护性的清理、疏通。供大家参观游览的藏兵洞长度是965米,清理面积约3200平方米。
图28、
图29、《藏兵洞一层平面示意图》
图30、藏兵洞内
图31、藏兵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有如迷宫。藏兵洞内辟有居室、储藏室、会议厅、灶房、兵器库、火药库、炮台、水井、暗器孔道及陷阱等设施。
图32、
图33、藏兵洞内的会议厅
图34、从藏兵洞出来就是宁夏长城博物馆
图35、
红山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东北33公里的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以东四公里处,始建于明代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从大峡谷进入藏兵洞,出了洞口,就来到了红山堡。
图36、红山堡堡门
据说藏兵洞有三条通道可以进入红山堡,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洞口,其余的两口洞口还没有找到,可见当年在这个立体防御体系中,上下连通,来往是多么的便捷。
图37、红山堡是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因命为“红山”后讹传为“横山”,“红山堡”旧时也就一名“横山堡”。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秦筑,距今已有500多年。“红山堡”本属灵州千户所辖,其为正方形,边长均为300米,设东门一道,有瓮城,门向南开。墙高8米,底宽7米,顶厚4米,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7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它东至清水营50里,西至横城20里。据说藏兵洞有三条通道可以进入红山堡,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洞口,其余的两口洞口还没有找到。
图38、2007年宁夏考古研究所对红山堡东北角和瓮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红山堡内从发掘时保留的剖面,能清楚的看到当时守军堡寨的房屋基址、用火痕迹、动物遗骸,另外还出土了石磨盘、行军锅、旗墩、缸等物品。这些物品充分说明了当时在红山堡的守军的后勤也是在自给。
图39、红山堡堡门
图40、红山堡堡门
图41、红山堡堡门
图42、
图43、红山堡堡门
图44、
瓮城大部已经被沙尘掩埋,在对瓮城进行保护性的清理发掘时,发现了一个小庙宇式的遗址,地面由明代大青砖铺成,面积较小,四周散落许多残破的厚瓷片,内有两具尸骨,尸骨造型奇特,不像是正常死亡时的姿态。据专家考证,这座小庙是在红山堡驻扎的守军用来祭祀或是保佑打仗胜利的,毁于乾隆三年大地震,从四周散落的瓷片来看,在当时应该是防火用的大水缸,房屋倒塌时全部砸碎了,而这两人也是在大地震时未能及时撤出而被砸死在里面,一具尸体的头部还有瓦片残留在里面,而另一具尸骨的肋骨部也有瓦片残留。
图45、
图46、
图47、
图48、红山堡城墙
图49、明长城
图50、千沟万壑
图51、
图52、一条路通向沟里,不知沟里还有什么,感觉很神秘!不敢轻易进入,抱着遗憾离开!
图53、远远的还能看到红山堡的堡门
图54、
图55、
图56、返回景区大门的观光车
拍于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