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甘肃天水市古称上邽、秦州,是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境内有卦台山,相传是伏羲氏演绎先天八卦、肇启文明的地方。城内有伏羲城,伏羲庙就在伏羲城里。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
2001年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1、伏羲庙前院
图2、前院的千年古槐
图3、仪门
仪门又称二门,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明代榜书“文祖”,清时改悬“道启鸿濛”匾,现悬著名书法家楚图南的“伏羲庙”匾。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由原3间扩建为5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又重修,始成今制。悬山顶,形制和大门同,规模略小,遥相对应,构成甬道式建筑。
图4、“恒古不息”匾额
图5、院子里都是古柏
图6、屋脊上的建筑
图7、先天殿
先天殿门楣上高悬“一画开天”,颂扬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功绩。整个大殿结构精妙,内部极为开阔,屋顶有刻六十四卦图。先天殿内有供奉伏羲塑像,这尊塑像为明朝所立,高达三米。伏羲手托先天八卦太极盘,威仪古朴,目光炯炯。这里也是祭拜羲皇的主要场所。
图8、先天殿内“文明肇启”匾额
图9、先天殿内供奉的伏羲像
图10、先天殿内的藻井都是八卦图案
图11、先天殿内石鼓面上的八卦图案
图12、先天殿内石鼓面上的八卦图案
图13、太极殿
太极殿位于先天殿的后侧,这里依然供奉着伏羲的塑像,只是规模小了许多,此殿又称寝殿,根据“前朝后寝”的惯例而建,与先天殿相互呼应。
图14、镂空龙纹砖雕
图15、镂空凤纹砖雕
图16、叩拜!
图17、给老人拍张照!
拍于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