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江汉关大楼,位于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会处,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动工,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成,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
江汉关大楼坐南朝北,呈对称布局,通高41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筏形基础,由主楼及其顶部的钟楼组成,建筑四周由数量不等、风格独特的廊柱环绕装饰。主楼4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高约23.1米,钟面嵌于四壁,直径4米,每日按时敲钟,按刻奏乐,报时曲为《威斯敏斯特钟声》。钟楼顶置风向标,设瞭望台。江汉关大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
江汉关大楼于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图1、江汉关大楼
江汉关大楼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古希腊、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墙以大件花岗石建造,墙面、山花、窗楣以及大门入口处,均采取艺术造型处理。建筑外观坚固,庄重典雅,富有艺术感染力。
图2、江汉关大楼侧面
图3、江汉关大楼侧面
图4、江汉关大楼侧面
图5、江汉关大楼正面
江汉关大楼正面主楼顶端镶嵌有“江汉关”三个雄浑遒劲的大字。
图6、江汉关大楼正面
图7、江汉关大楼正面
图8、江汉关大楼正面
江汉关大楼的门厅为对称拱门设计,四角立有汉白玉砌成的多立克式石柱,该柱式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是希腊古典建筑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
图9、箭头所指为江汉关大楼奠基石
在江汉关大门的左侧,完好保存着当年江汉关大楼奠基之日所立的石碑,上面刻有“中华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四日总税务司安格联爵士奠此基石。
图10、江汉关大楼
江汉关大楼大楼设计考虑了长江水位对建筑的影响,其基础高于长江平均洪水位标高。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由混凝土桩和箱型基础组成,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底层为正方形,一楼以上为三合院式构造。建筑台基外墙由大块条形麻石横向砌筑,构成丰富的装饰腰线;建筑主体(一至三层)外墙则采用纵向三段式构图,线条劲直,棱角清晰。
图11、江汉关大楼
图12、江汉关大楼侧面,江汉关博物馆开在此面。
图13、江汉关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129号,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汉关大楼创办的专题性博物馆,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359平方米,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江汉关博物馆有各类藏品、文献资料近万件,涵盖了金属器、瓷器、木器、纸制品等多个类别,常年对外开放的有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以及钟楼微缩复原展示等常设展览。
图14、江汉关博物馆入口处
图15、《清顺治—道光年间汉口会馆公所简表》
图16、《清末民国时期江汉关分支关卡》
图17、陈列图片
图18、民国时期红木鸦片烟具套件。
图19、上:民国时期竹制鸦片烟枪;左:晚清明信片‘’汉口吸食鸦片烟的中国人‘’;右:晚清时期镂空花鸟纹铜烟灯。
图20、陈列图片上:1908至1921年江汉关办公地点——原英租界工部局旧址。下:1924年建成的江汉关大楼。
图21、陈列图片左上:1895年法国设立兴洋行汉口分行。左下:1906年英商创办的汉口电灯公司。右上:1905年英商在汉口创办的平和打包厂。右下:1908年英美商人在汉口合资创办的英美烟草公司。
图22、陈列图片左上:1910年建的巴公房子及(图右)毗邻的英商惠罗公司。左下:1911年英商创办的汉口和记蛋厂。右上:1910年法商在汉口设立的永兴洋行。右中:1925年建成的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右下:1915年英商在汉口设立的安利洋行。
图23、《汉口租界银行一览表》
图24、陈列图片左上:德国德华银行汉口分行。左下: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汉口分行。右上:日本横槟正金银行汉口分行。右下: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汉口分行。
图25、《汉口租界区各国教堂一览表》
图26、《租界区波罗馆(俱乐部)一览表》
图27、报关大厅复原场景,报关大厅是货运进出口海关口岸时,依法进行申报并办理有关手续的地方。柜台上的4个拱形窗口,分别是收单台、验估台、税务台和接单台。此处参照20世纪20、30年代江汉报关场景复原。
图28、报关大厅复原场景
图29、大楼内电梯
图30、江汉关大楼——钟楼
江汉关钟楼具有典型的英国建筑特征,位于江汉关大楼之上,高约23.1米,主要功能是放置海关大钟设备,兼灯塔、观测瞭望之用。钟楼分五层,下面三层的平面为呈正方形,四、五两层为八边形。自下而上,分别为承接室、主机室、面钟室、导向室和音响室。其中,主机由美国托马斯制钟公司制造,音响室里的五口打点报刻铜钟则由美国谢恩铸钟厂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生产,全套装置由汉口达卫长和亨达利钟表行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完成安装,具体组装是由亨达利钟表行王衡亮技师负责。
塔钟从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18日开始运行,每日按时、按刻敲钟奏乐。报时乐曲为《威斯敏斯特钟声》。
图31、税务司办公室复原场景,税务司是主管江汉关业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复原场景中的人物,参考了1921年至1926年出任江汉关税务司梅乐和的形象。梅乐和曾任旧中国海关第四任总税务司,也是首位在江汉关大楼中办公的税务司。
图32、秘书课办公室复原场景,秘书课是负责文件收发、登记、拟稿、打字、译电、人事统计、档案保存等工作的部门。
图33、
图34、露台柱子为塔斯干式廊柱,麻石砌成,柱身呈圆形,柱头表面饰浮雕。
图35、钟楼微缩复原室,江汉关钟楼主要是放置海关大钟设备,兼具灯塔、瞭望功能。钟楼高约23.1米,共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承接室、主机室、面钟室、导向室和音响室。此处塔钟复原模型按1:9比例制作。
图36、微缩钟楼
图37、微缩钟楼
拍于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