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历史与文化 |
紫坭村位于广州番禺沙湾西南部的小洲上,是广东省的传统村落。该村东汉已成圩,宋代成村,因村内‘’十冈八笪(da读音二声)‘’,有大片的紫红色土壤,故称‘’紫坭‘’。村里十余坊里清式建筑星罗棋布,且民风淳厚,清代至抗战前‘’紫坭春色‘’名贯远近,亦有舞瑞狮传统。村内现存张氏祠堂群、包相府、留园、‘’百龄人瑞‘’牌坊文物古迹。
图1、张氏光裕堂,为本村张姓族人奉祀十世张鸾及以下祖先的祠宇,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向南,硬山顶,通花龙船灰脊的砖、木、石建筑结构。
图2、张氏光裕堂门堂为三开间,硬山顶,龙船脊。
图3、张氏光裕堂,门堂前檐柱及柱头间木雕梁。
图4、张氏光裕堂,门堂外两边设有塾台。
图5、张氏光裕堂,门堂前檐柱下的雕花柱础,
图6、张氏光裕堂,门堂前檐柱及柱头间木雕梁。
图7、张氏光裕堂,门堂外两边有塾台,并设有台阶。
图8、张氏光裕堂,门堂前檐柱下的雕花柱础。
图9、张氏光裕堂,门堂外。
图10、张氏光裕堂
图11、张氏光裕堂,门堂前廊木雕梁架。
图12、张氏光裕堂,门堂前廊木雕梁架。
图13、并排的祠堂
图14、张氏大雅堂,为本村张姓族人奉祀十二世张让及以下祖先的祠宇,坐北向南,进深两进,一天井,一花园,一寝殿。门堂为凹肚门式建筑,硬山顶,博古脊。
图15、张氏大雅堂,红砂岩墙基。
图16、张氏大雅堂
图17、《张氏祠堂景点简介》
张氏祠堂:由于赉成堂、大雅堂、光裕堂长相连互通,故村人称其为‘’张氏三间祠堂‘’。如包括赉成堂左侧的聚德堂,大雅堂后的光远堂,光裕堂右侧的祖祠绎思堂(已拆除),就形成了罕见的祠堂群。
图18、张氏大宗祠,张氏赉(lai读音四声)成堂,赉成堂为本村张姓族人奉祀十世张信及以下祖先的祠宇,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进,两个天井,占地面积883平方米。2013年重修。因张氏祖祠不存在,故将本祠改称‘’张氏大宗祠‘’。
图19、张氏祠堂群
图20、张氏大宗祠旁的祠堂巷。
图21、张氏大宗祠
图22、张氏大宗祠,门堂前檐上两边立着陶狮。
图23、张氏大宗祠,门堂为三开间,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门堂前檐上两边立着陶狮。
图24、张氏大宗祠
图25、张氏大宗祠,门堂前廊木雕梁架。
图26、张氏大宗祠,门堂前廊木雕梁架。
图27、张氏大宗祠,门堂与中堂间天井。
图28、张氏大宗祠,《紫坭张氏宗祠重修碑记》。
图29、张氏大宗祠,门堂与中堂间天井。
图30、张氏大宗祠,门堂内天井右侧的院门可通张氏大雅堂。此为大雅堂门堂内侧。
图31、张氏大雅堂天井。
图32、张氏大雅堂寝殿,寝殿的前墙两边有砖雕花窗。
图33、张氏大宗祠中堂,灰塑博古脊。
图34、张氏大宗祠,中堂山墙两边有砖雕花窗。
图35、张氏大宗祠,中堂内。
图36、张氏大宗祠,中堂后侧的雕花木隔断。
图37、张氏大宗祠,天井及后堂。
图38、张氏大宗祠,后堂。
图39、张氏大宗祠,后堂为三开间。
图40、张氏大宗祠,门堂后侧。
图41、走出张氏大宗祠。
拍于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