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历史与文化 |
宝墨堂前的两棵老榆树,树龄近百年,是充满古树风格的巨型盆景。由于它苍劲挺拔,又是在包拯像前,好像捍卫正义的卫士,所以人称树将军。在去墨堂梁脊顶上,有一组包拯掷砚陶雕群像,站在宝墨堂对面的鉴清桥上便可看得一清二楚。
宝墨园内宝墨堂为仿古建筑。
宝墨堂正中悬挂的包拯画像,出自四川著名国画家韩云朗之手。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来嘉祐七年(1062年),开封知府,官至枢密副使,死后追封孝肃。他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包拯为官清廉,专替老百姓平反冤狱,整治贪官污吏,铁面无私。
图1、仿古建筑的宝墨堂
图2、鉴清桥
图3、宝墨堂,歇山顶,主体建筑带有回廊。
图4、宝墨堂
图5、宝墨堂
图6、宝墨堂
图7、宝墨堂
图8、宝墨堂——端州巨砚,有1吨多重,刻108只瑞鹤。
图9、同上
图10、同上
图11、宝墨堂
图12、紫檀木雕画筒,清乾隆年间制品。
图13、同上
图14、如意古墨,制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图15、同上
图16、同上
图17、
图18、治本堂
治本堂原为包公厅,以包拯五言律诗《题郡斋壁》中“清心为治本”取名,意指为官清廉是治国的根本。厅内悬挂的中国画《荷花》,象征包拯清廉圣洁。堂内的对联:“治绩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脉其清如水仰先贤。”歌颂包拯为政清廉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仰,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包拯清廉如水的精神很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治本堂后的“宝墨园”花岗石石匾,是旧宝墨园唯一的真迹。
图19、治本堂
图20、治本堂
图21、包公手书《家训》。
图22、包公《题郡斋壁》。
图23、治本堂
图24、治本堂
图25、治本堂
图26、龙头杖
图27、治本堂包公画像,根据北京故宫南薰殿藏画绘制。
图28、‘’宝墨园‘’石匾
治本堂后的“宝墨园”花岗石石匾,是旧宝墨园唯一的真迹。
宝墨园始建于清末民初,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匾为旧宝墨园仅存唯一文物,宝墨园被毁时该石匾断裂弃置埗头,‘’宝墨园‘’三字为村中名儒张晋三所书。
图29、治本堂后堂背面
图30、治本堂后堂背面
图31、汉白玉观音像,雕于1996年。
图32、同上
拍于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