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历史与文化 |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2013年3月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滨一路,它建于1903年,钢筋水泥结构二层楼建筑,还有地下室。这个大楼面向广州湾,曾是法国广州湾租借地最高统治机关。
1899年11月16日,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这片土地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此后,法国即派公使驻在这个大楼,对租借地实行统治。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签订了《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收回广州湾,设置湛江市,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中华民国湛江市政府曾驻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
图1、‘’广州湾公使署会议室‘’复原场景。
图2、‘’广州湾公使署会议室‘’复原场景。
图3、‘’广州湾公使署会议室‘’复原场景。
图4、‘’广州湾公使署会议室‘’复原场景。
图5、展厅一隅。
图6、《广州湾市政建设》。
图7、图为1924年由法国人兴建的西营长桥码头,全长335米,码头可停泊两艘蒸汽轮船,也可停小型船只。当时码头两边已安装有可防风功能灯杆的路灯。
图8、图为建于1900年的硇洲灯塔,由法国人设计,硇洲岛工匠招广裕主持施工建造,历时四年。该建筑于1996年1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9、图中黑色实线表示已在建的或已建好的碎石路。
图10、图为天主教堂周边的建筑。
图11、图为民国时期由广州湾开往广州的班车。
图12、图为广州湾时期街景,道路边已有明渠水沟。街边房屋可见‘’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代理处‘’的招牌。
图13、《广州湾金融》。
图14、广州湾流通的货币。
图15、1938年11月28日,中国银行广州湾办事处成立,归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直辖,行址初设赤坎麦那街(今兴汉路),1945年12月,后迁赤至坎民族路。
图16、1926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广州湾分行成立,是广州湾第一家近代银行。
图17、交通银行成立于1908年3月,1940年12月交通银行广州湾支行成立,图为位于赤坎路南京路的支行旧址。
图18、1938年7月成立的广东省银行广州湾办事处,位于赤坎汽车街(今胜利路)。1939年7月1日升格为广东省银行广州湾支行。
图19、《广州湾文化》。
图20、图中赤坎和平路51号居民楼上保留的赵少昂当年的题字‘’光裕堂‘’。著名国画家赵少昂在广州湾开办的美术班,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
图21、图为当年的百乐殿功能与外貌已改,但名字依旧。
图22、图为赤坎女子乐队。
图23、《广州湾教育》。
图24、图为广州湾麻斜法语训练班学生合影。
图25、1939年9月,由已开办的培才小学,增办为培才初级中学,培才中学的办学成就享誉全省。图中学校大门上的‘’培才中学‘’四个大字为蒋中正题。
图26、图为1935年,由许乃超、廖晃欣、廖静莹在赤坎创办的晨光小学。晨光小学是民主革命时期湛江市(广州湾)著名红色学校,有着光荣的发展历史。该校创办人许乃超在办好教育同时,以该校为阵地开展革命活动,对湛江的抗战工作以及革命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图27、图为建于1920年的赤坎法华学校。法华学校为广州湾法国当局在广州湾开办的为法国人服务的小学制学校,在西营、赤坎各一间。
图28、图为1938年秋,开办的私立小学河清小学。
图29、《广州湾邮政》。
图30、图为建于1908年广州湾西营埠的邮政、电报、电话局旧址。
图31、图为由法国巴黎的殖民博物馆发行的广州湾市井明信片,真实记录了当时广州湾的建筑风貌。其中一些盖有西营邮政邮戳。
图32、1942年,广州湾时期实行的国内邮政价目表。
图33、
图34、德国产美最时灯。
图35、美孚煤油灯。
拍于2021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