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武汉市中山公园位于汉口解放大道旁,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国家重点公园。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
武汉中山公园位于汉口,其前身是1910年建的私家花园‘’西园‘’,后收归国有,1928年正式命名为‘’中山公园‘’。公园内有几处历史文化遗址:1945年9月18日中华民国第六战区,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的旧址和纪念碑;日晷台遗址;孙中山和宋庆龄铜像;张公馆(张之洞)。
中山公园布局:
前区是中西合璧式的园林景观区,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及历史建筑,棋盘山、四顾轩、茹冰、松月轩等园林景点。
中区是现代化的休闲文化区,以受降堂、张公亭、孙中山宋庆龄铜像、大型音乐喷泉和多组雕塑为代表。
后区为大型生态游乐场,游乐项目达40余项,过山车、摩天轮、激流探险、豪华碰碰车等。
图1、临街的中山公园
图2、中山公园大门楼
大门楼,始建于1956年,2012年按原建筑恢复。是中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图3、棋盘山
棋盘山,原名狮子山,建于1913年。
图4、棋盘山
图5、棋盘山
图6、四顾轩
四顾轩,1935年重建于原“牡丹亭”旧址,为长方形石混结构,以花岗岩砌成,该建筑极尽拱券和爱奥尼复合柱的罗马建筑特征,同时又与其周边的规则式花坛共组典型的西式园林风格,为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
图7、四顾轩
图8、深秀亭
图9、深秀亭
图10、深秀亭
图11、日晷台遗址
日晷是中国古代计时的天文仪器,由咎盘晷针组成。公园日晷台建于1933年,乃全国公园首建,主要用于观赏,亦可计时。1938年日军占领公园,铜擀晷盘丢失,此后一直仅存日晷台基。1963年在原日晷台基上置山羊雕塑至今。
图12、日晷台遗址
图13、张公亭
张公亭,建于1933年,高19.6米,四周圆形和上部为穹顶,欧洲建筑风格。
图14、张公亭
图15、张公亭
图16、张公亭
图17、
图18、中山公园园史陈列馆
图19、中山公园园史陈列馆
图20、中山公园园史陈列馆
图21、《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保护碑。2002年11月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22、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武汉受降堂,始建于1935年,原为大众会堂、题襟馆、重华堂、张公祠。1945年9月18日,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将军在这里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故取名为“受降堂”。受降堂占地面积35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长方形单层厅堂,黄墙青瓦,坐西朝东,外观一直保持历史原貌。1998年6月,由孙蔚如将军亲笔题写、记录受降过程的受降碑在张公亭底层被发现。2000年受降堂重新修缮整理,对外开放。
图23、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18日,在公园受降堂(原张公祠),举行华中战区受降仪式。由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代表中方接受日本冈部直三郎大将投降,受降日军21万,并立受降碑。此受降碑于1998年5月21口在张公亭的地下室发现。
图24、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图25、受降堂陈列《前言》
图26、受降堂陈列照片
图27、受降堂陈列文物
图28、受降堂陈列‘’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十五个受降点‘’
图29、受降堂陈列‘’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十五个受降点‘’
图30、受降堂陈列‘’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十五个受降点‘’
图31、受降堂陈列《日本投降书》全文
图32、受降堂陈列照片
图33、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图34、受降纪念碑
图35、受降纪念碑
图36、孙中山与宋庆龄铜像
图37、孙中山与宋庆龄铜像
图38、胜春亭与铁索桥
胜春亭,建于1964年,1988年重建,桥长17米,宽2.1米,与留春湖上的胜春岛相连。“平湖胜景迷人眼,高阁风光入春图。”这就是具有皇家气派的胜春亭。黄瓦红廊下是一石桌,这留春湖边的“平湖秋月”意境之地,是一观景休闲的好地方。
图39、胜春亭
图40、胜春亭
图41、公园小景
图42、公园小景
图43、踩得正欢!
图44、茹冰园
茹冰园,建于1930年。
图45、茹冰园
图46、茹冰园
图47、茹冰园
图48、公园小景
拍于2017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