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龙眼村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东南部,连接佛山一环出口,辖区面积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00多人,以梁、吕姓人数居多,龙眼古称“龙渚”,“渚”为小洲,西汉时期以蚕岗和演水间的村落为中心称“瓮城堡”(后称石涌堡),龙眼属石涌堡所辖,后以“龙眼”代替“龙渚”,龙眼也因龙舟点睛民俗活动名闻远近,至今,传承了六百多年历史。村内有梁氏祠堂、吕氏祠堂、余家巷宅门、严静庵、古桥、石狮埠头、天主教堂、蚝壳屋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近代名人梁敦彦是1872年第一批被清政府派住美国留学幼童之一。
图1、龙眼村路边,前方就有旅游景点指示牌。
图2、龙眼村河涌。
图3、东溪吕公祠,建于明永乐弘治年间(1487—1505年),至今500年,为吕氏四世祖讳林字元茂号东溪公祠。公祠坐西向东,深三进,面积800多平方米,重修后,得以保留前座,但仍可见镬耳、山墙、灰塑、花鸟人物、屋脊画像栩栩如生。
图4、东溪吕公祠。
图5、东溪吕公祠,凹斗门式门堂。
图6、《东溪吕公祠》说明牌。
图7、东溪吕公祠门堂。
图8、东溪吕公祠门堂内两侧有房。
图9、东溪吕公祠,墙龛。
图10、东溪吕公祠,祠内较简单,只摆有供桌,没有神龛。
图11、东溪吕公祠,门堂的铺首。
图12、东溪吕公祠。
图13、吕氏大宗祠,龙眼吕氏始祖王卿公字鉴湖于元延佑丙辰(1316年)移居本村,距今已有二十三传。上世纪五十年代,吕氏祠堂多达二十余间,后因多种原因,仅存五世组竹滨公祠,即吕氏大宗祠。吕氏大宗祠,建于明景泰年间(1452年)前后,后于2012年重修竣工。
图14、吕氏大宗祠。在门口遇到一老人,很热情的让我俩进祠堂观看。
图15、《吕氏大宗祠》说明牌。
图16、吕氏大宗祠,门堂面阔三开间。
图17、吕氏大宗祠,门堂前檐两侧的砖雕墀头,题材为戏剧人物故事,雕刻精美。
图18、吕氏大宗祠,门堂前檐柱间梁上石雕,雕刻精致。
图19、吕氏大宗祠,门堂前檐柱间梁上石雕,雕刻精致。
图20、吕氏大宗祠,门堂前廊的木雕梁架。
图21、吕氏大宗祠门堂。
图22、吕氏大宗祠,门堂内屏门。
图23、吕氏大宗祠《顺德龙眼吕氏大宗祠重修记》。
图24、吕氏大宗祠,门堂与后堂间天井。
图25、吕氏大宗祠后堂。
图26、吕氏大宗祠后堂内。
图27、吕氏大宗祠后堂对联,从墙上对联看,这脉吕氏的祖地应为岐山(陕西岐山)。
图28、吕氏大宗祠后堂对联。
图29、吕氏大宗祠,龙眼吕氏家族部分(明代)墓穴群址照片。
图30、吕氏大宗祠,《惠州吕姓》简介。
图31、吕氏大宗祠,《吕嘉公》简介。
图32、吕氏大宗祠,‘’龙眼吕氏先祖迁居历史及后代为官‘’的简介。
图33、同上。
图34、吕氏大宗祠,后堂悬挂其堂号‘’伦序堂‘’匾额,以及供奉祖先牌位的神龛(当地称‘’神楼‘’)。
图35、吕氏宗公祠,后堂内与门堂后侧。
图36、吕氏大宗祠,进深两进,门堂为镬耳山墙。
图37、渭清吕公祠,始建于明景泰年间(1452年)前后,公祠坐西向东,进深两进,中有天井,面积70多平方米。是龙眼吕氏始祖王卿公第六世公祠,已历二十二传。局部坍塌,2014年重修。
图38、渭清吕公祠。
图39、《渭清吕公祠》说明牌。〈说明牌上景泰年间(1462年)有误,景泰年号(1450—1457年)历时八年。〉
图40、渭清吕公祠。
拍于202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