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黄鹤楼位于武汉长江南岸武昌的蛇山之巅,为武汉市的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时代(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1957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占用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新修建,1985年落成。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图1、黄鹤古肆。
图2、黄鹤古肆。
图3、黄鹤楼南门。
图4、水池。
图5、水池。
图6、水池。
图7、水池。
图8、鹤碑亭。
图9、鹤碑亭内‘’鹤‘’碑。
图10、诗碑廊。
图11、诗碑廊。
图12、诗碑廊。
图13、诗碑廊。
图14、诗碑廊‘’寿‘’字碑。
图15、诗碑廊。
图16、诗碑廊。
图17、毛泽东词碑亭。
图18、毛泽东词碑亭。
图19、‘’毛泽东词‘’碑。
图20、‘’毛泽东词‘’碑。
图21、摩崖石刻‘’壮观‘’,落款:太白。
图22、
图23、
图24、《崔颢题诗图》浮雕。
图25、搁笔亭。
图26、千喜钟与黄鹤楼。
图27、黄鹤楼。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图28、黄鹤楼。
图29、千喜钟。
图30、古铜顶。
图31、黄鹤楼。
图32、黄鹤楼。
图33、黄鹤楼。
图34、黄鹤楼。
图35、黄鹤楼。
图36、黄鹤楼飞檐。
图37、黄鹤楼飞檐。
图38、黄鹤楼飞檐。
图39、京广铁路就在黄鹤楼下。
拍于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