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旅游 |
分类: 游记 |
康有为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西北侧,西临银河涌。2014年6月动工兴建,2018年3月落成。建筑共有两层,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康有为生平展》,包含‘’时代呼唤变革‘’、‘’家世及幼年时代‘’、‘’修养与讲学时代‘’、‘’领导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不懈的追求——康有为在海外‘’等八个部分内容,通过文物陈列、场景模拟、幻影成像、交互式媒介等多种方式,展示康有为的生平事迹。
康有为博物馆。
康有为博物馆。
康有为博物馆——序厅。
《康有为博物馆平面图》。
大型浮雕‘’维新之路‘’。
‘’康有为生平展‘’展厅。
‘’康有为生平展‘’《前言》。
第一部分‘’时代呼唤变革‘’。
清朝留学生(部分)。
照片:第一批出洋留学生合影。1872年,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等30名少年赴美国学习。
‘’康有为生平展‘’展厅。
第二部分‘’家世及幼年时代‘’。
‘’从简凤仪受学‘’复原场景。康有为六岁时跟从番禺简凤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和朱熹所注《孝经》。
照片:丹灶苏村外景。
照片:丹灶镇上林村‘’樵岭南来第一门‘’牌坊。
‘’从祖父康赞修受学‘’复原场景。在祖父康赞修的指导下,康有为11岁始览《纲鉴》,次观《大清会典》、《东华录》,遂读《明史》、《三国志》,开始接受正规历史教育。
《康有为族谱世系表》。
‘’康有为生平展‘’展厅。
照片:‘’广州府学宫‘’。1865年,康有为祖父康赞修授徒于广府学宫孝悌祠,康有为也在此受学。
照片:‘’西樵山白云洞景色‘’。康有为在礼山草堂读书三年,仍然没有从中悟出解决国弱民困的真谛和人生哲理。的1879年,康有为进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
照片:‘’西樵山白云洞云泉仙馆‘’。康有为入西樵山,居白云洞高士祠,专学道教、佛教的经典。
照片:‘’三湖书院‘’。三湖书院位于西樵山白云洞中。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金鸥堡名士芩怀瑾的创建,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康有为到西樵山三湖书院功读道佛史籍等书。书院门额为林则徐题匾‘’三湖书院‘’。
第三部分‘’修养与讲学时代‘’。
‘’首创不裹足会‘’。1883年,康有为为家乡女子被强迫裹足的惨状极为同情,从自己做起,坚决不给女儿同薇裹足,并与同乡区谔良创立‘’不裹足会‘’。1895年后,在康有为等维新志士的倡导下,许多大城市及乡村先后出现过不裹足会,掀起了反对缠足的社会运动。
三寸金莲鞋,清代。
光绪丁酉年《戒缠足文》康有为著。
畸形的三寸金莲(脚)。
《不裹足会草例》——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长兴学说表解》梁启超绘制。
照片:‘’邱氏书室‘’。1891年春,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邱氏书室开设‘’长兴学舍‘’(今广州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培养维新人才。
照片上:‘’云衢书屋‘’。1890年夏,康有为迁入广州惠爱路(今中山路)曾祖父的云衢书屋,随后,陈千秋、梁启超的慕名先后到此求学,成为康门弟子。
照片下:‘’广府学宫‘’。1892年,康有为将学堂迁往卫边街邝氏宗祠(今广州路广卫路附近)。1893年冬,又迁至广府学堂仰高祠(今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取意‘’夫养人才,犹种树也‘’,正式更名为‘’万木草堂‘’。
左:‘’《康有为长兴学记》‘’。康有为制定《长兴学记》作为办学的学规。
右:‘’听课笔记‘’。万木草堂学生的听课笔记。
《万木草堂十大弟子一览表》。
‘’康有为生平展‘’展厅。
‘’万木草堂讲学‘’复原场景。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长兴学舍‘’(后更名为‘’万木草堂‘’),办学期间,培养了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一大批变法人才,成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阵地。
拍于2020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