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雨丝ZHQ
雨丝ZHQ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056
  • 关注人气:2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那些,在《诗经》中美了千年的蒲草艾香。

(2020-06-07 16:37:10)
标签:

文化

分类: 转载

转载于《中国画报出版社》 菊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天不见你,就像过了三月那么漫长。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天不见你,就像过了三季那么漫长。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

一天不见你,就像过了三年那么漫长。

“采葛”、“采萧”、“采艾”,均是古时民间女子的日常劳作,田埂艾蒿,平凡质朴,却在千年的传诵中,青翠依旧。

【转载】那些,在《诗经》中美了千年的蒲草艾香。

诗经名物图解·蒿

“萧”就是青蒿,“艾”便是艾草,上古时代人们崇拜自然界的万物生灵,因其异香和药用价值,青蒿艾草很早就记述在了《诗经》之中。

端午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但早在远古,先民便已在“重午”蓄兰沐浴,祛邪除毒。据《礼记》载,古人五月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转载】那些,在《诗经》中美了千年的蒲草艾香。

诗经名物图解·艾

此时节渐入热夏,湿热弥漫,蚊蝇、蛇蝎、蜈蚣等五毒尽出,于是古人除了祭祀土地社稷,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外,也将散发辛香的艾草、青蒿、菖蒲悬挂门前,并在室内洒雄黄酒,以驱除“五毒”。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诗经·陈风·泽陂》

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又长荷。

有个俊美的青年,使我思念没奈何。

【转载】那些,在《诗经》中美了千年的蒲草艾香。

诗经名物图解·蒲

《诗经》中“蒲”字多有蒲柳和蒲草之辩,蒲柳,多种在河边住宅周围,又名水杨;蒲草,亦有香蒲与菖蒲之分,均属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

在端午习俗中,和艾蒿一起悬挂的多为菖蒲,时近夏至,暑气、疫病渐多,古人以为这是瘟神、疫鬼出没所致。

菖蒲叶似利剑,可斩妖杀魔,故高悬门楣,起到震慑鬼魂,消除邪气的作用。

【转载】那些,在《诗经》中美了千年的蒲草艾香。

诗经名物图解·荷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

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诗经·小雅·楚茨》

粮食已堆满我们的谷仓,

用它们来做成美酒佳肴等贡品,

请列祖列宗前来享用,

赐我们宏福无与伦比。

黍自古便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早在春秋时期,黍米便是夏至日祭祀祖先的主要贡品之一。

而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则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转载】那些,在《诗经》中美了千年的蒲草艾香。

诗经名物图解·黍

杀时林牡,有抹其角。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诗经·周颂·良耜》

宰牛献到祭坛,长角向上弯弯。

这祭礼延续久远,自古代代相传。

角黍为什么包成牛角形?有专家考据,远古之人祭神以牛角,认为角是人与神沟通的灵物。于是人们在采用五谷祭祀社稷神时,也将五谷包裹成角的形状。

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此说法相沿成俗,延续至今。

屈原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去。楚国百姓来到江边,将满篮粽子投掷江中,人们对忠义高洁之士自古深情,更何况是“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谪仙。

后人将《诗经》与屈原的《楚辞》并称为“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

《楚辞》之香草美人,遗世独立;《诗经》之草木人间,苍翠茂盛。而有着艾草和粽香的端午,又近了,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