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 |
分类: 游记 |
南社明清古村落中谢氏大宗祠、百岁坊、资政第、关帝庙、谢遇奇故居等是南社古建筑群中的精品,其建筑形制、规模、体量、高度、用料、工艺等均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水平。
南社古村保留的大量明清时期的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南社村古建筑群》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社明清古村落,水塘两边祠堂整齐排列,虽然祠堂大小有别,但那都是维系血脉的根。
谢遇奇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主屋、书房两部分,总占地面积592平方米。主屋是由两栋金字屋对合而成,天井两边廊屋有门与巷道连接,厅堂后墙挑出小阁楼。书房分东、西两部分,互不连通,单独有门出入巷道。封檐板木雕精美。谢遇奇,清同治四年(1864年)武进士,被赐封为建威将军。
谢遇奇故居。
谢遇奇家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997重修。坐东南向西北,三开间二进合院式布局,敞楹式门堂,门堂设两塾台,占地面积293.56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作梁架。清代书法家陶濬(jun读四声)宣题写‘’家庙‘’牌匾,家庙建筑用料精致,陶塑、灰塑、木雕精美。谢遇奇,清同治四年(1865年)武进士,曾随左宗棠平定甘肃、新疆叛乱,官至副将、总兵,封建威将军。清宣统元年(1909年),说服村人同意广九铁路穿过祖坟地并监督开工修路。
谢遇奇家庙,门堂垂脊前端雕塑似是人骑在战马上威风凛凛,战马前还有一人的雕像,栩栩如生。
谢遇奇家庙,门堂前檐柱间梁上石雕狮子;封檐板木雕戏剧人物故事、花草、飞禽走兽纹饰。
谢遇奇家庙,门堂前廊精美的木雕梁架。
谢遇奇家庙,门堂前檐封檐板木雕戏剧人物故事、花草、飞禽走兽纹饰。
谢遇奇家庙,天井两边有廊。
谢遇奇家庙,天井两边有廊。
谢遇奇家庙,后堂内悬挂‘’载德堂‘’堂匾;神龛上供奉祖先神位。
谢遇奇家庙,后堂正脊灰塑人物、楼、亭等。
谢遇奇家庙,后堂正脊灰塑人物、楼、亭等。
谢遇奇家庙,后堂正脊灰塑人物、楼、亭等。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图片展。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内《谢遇奇史迹陈列展览》的部分图片。
谢遇奇家庙,门堂内侧,正脊灰塑人物、楼、亭等。
南社明清古村落——东门。
南社明清古村落——东门。
南社明清古村落——步云里。
步云里,全长72米,明代兴建。因此巷直上是谢高卓进士故居和谢遇奇家庙而得名。传说村中学子赴考或上任前,都会从对着水塘的步云里巷口往里进,再从谢遇奇家庙前小巷走出去,祈求‘’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隔水塘眺望古村落——北门。
南社明清古村落——丰收桥。
水塘对面的祠堂。
隔水塘望百岁坊。
谢氏宗祠: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南社谢氏九世祖谢西圃房祠。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1995年重修。坐东南向西北,三开间二进合院式布局,门堂设两塾台,占地面积122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灰塑龙船脊。抬梁与穿斗式混合木作梁架。
谢氏宗祠,门堂前檐柱间木梁上木雕花卉纹木作。
谢氏宗祠,门堂前檐柱间木梁上木雕花卉纹木作。
谢氏宗祠,敞楹式门堂。门堂前檐封檐板木雕卷草纹饰。
谢氏宗祠,门堂的红砂岩门槛石,素面。
谢氏宗祠,天井两边有廊。
谢氏宗祠,天井两边有廊。
谢氏宗祠,后堂内悬挂‘’聚顺堂‘’堂匾;神龛上供奉祖先牌位。
谢氏宗祠,门堂内侧。
谢氏宗祠,门堂内两侧的一配间,门对着廊内。
谢氏宗祠,门堂内两侧的一配间,门对着廊内。
谢氏宗祠,门堂内两侧的一配间,门对着廊内。
南社明清古村落《全景导览图》。
拍于2019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