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东莞可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850年)。与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把住宅、客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的揉合在一起,布局科学,设计精巧,极富美感,是岭南园林的珍品。
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作为广东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建筑空间组织方式,室外园林塑造手法乃至材料、装饰等都体现了浓郁的岭南味道。
可园园主张敬修文武双全,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张敬修广邀文人墨客到可园雅集,进行诗书画创作。可园孕育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化名家,对莞邑文化乃至岭南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东莞宝贵的文化资源。
可园。
可园外墙。
《可园》保护神,2001年6月27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园。
可园入口,挂着‘’可园博物馆‘’的牌匾。
一入园,就见有一片莲塘,据说塘边原有侍人石(已失),即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
其右侧有门可通往可湖。
其左侧是进入庭院之门。
庭园门的门楣上,张敬修手书的‘’可园‘’匾额。
《可园全览图》。
‘’岭南名园‘’匾额。
门额上书‘’草草草堂‘’。
草草草堂,为园主人张敬修作画和休息之所,张敬修为纪念自己的戎马生涯而命名的,他回忆自己领兵打仗时,饿了随便吃点东西,困了就地而眠。‘’草‘’有马虎了事的意思,而张敬修恰恰是用这个名字来告诫自己:一个人的品行和办事,不能草草轻率。
可园主人张敬修塑像。
张敬修(1824年-1864年),字德圃,亦作德父。东莞博厦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的园主。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诗书画皆精,广邀文人雅集于此。居巢、居廉〈居巢(1811--1865)、居廉(1828--1904)是19世纪中后期广东画坛的两位重要画家,以撞水、撞粉法绘画花鸟虫草著称,自成“居派”。20世纪初,居派的绘画风格更成了当时岭南的主流画风。〉客居可园十年,创造了撞水、撞粉法画花鸟画,使可园成为岭南画派的策源地之一。
补子,是明清时期在官服胸前或后背上织缀的一块圆形或方形织物。根据官位不同,纹样形式亦不同。文官的补子图案用飞禽,武将的补子用猛兽。“补服”的得名也源于这块补子。明代补子一般为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清代有所缩小,3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或圆形。补子作为身份、等级的标志,是封建礼教制度在服饰中最典型代表之一。
清六品文官鸳鸯盘金银线海水纹珊瑚补子。
清二品文官平金绣锦鸡补子。
清笔管。
清镇纸。
清粉彩花卉纹长方形盖盒。
清粉彩人物花卉纹圆形盖盒。
图为:可园部分小景。
《可园张氏家族人物谱系简图》。(此图只是张氏家族部分谱系)
张敬修手书‘’可园‘’匾额。
张敬修‘’曲江后裔‘’闲章。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年间丞相、政治家、诗人,世称‘’张曲江‘’。其弟张九皋的后裔北宋年间移居东莞,为东莞张氏世祖。张敬修自幼神往宗族先贤,镌刻此章以自励。
张敬修酷爱金石篆刻。图为:张敬修篆刻的印章。
张敬修精绘花卉,尤以画梅、兰,驰誉一时。图为:张敬修画的梅、兰图。
可园部分张氏家族成员介绍及其作品。
张嘉谟(1830—1887),字鼎铭,别号遁叟山人、钝守、屋里山人、问花山人,张敬修侄。善诗词,工绘事。
张嘉谟所画《兰石图》扇面。
张崇光(1860—1918),字子勉,号鹤耶居士,张嘉谟次子。工书善画。其画风格和技法极近居廉,深得撞水、撞粉法之妙。画多题诗词,书法秀致。图为:张崇光所画《紫藤春燕图》。
张蝶圣(1862—1900),字祥光,号子才,张嘉谟三子。擅诗精词。张蝶圣所作《满江红》。
张萼桦(1875—1949),字绍华,又字伯克,张嘉谟长孙。善诗能词。张萼桦所作《花朝》。
张振烈(1840—1902)字芬扬,号桂生,张敬修长子。以军功保举中书科中书。善作诗。
张秉煌(1890—?),字沃华,一字叔达,张嘉谟孙。北京法律学校毕业,曾留学日本。善诗,1928年与他人结凤台新社。张秉煌所作《花活草堂遗稿》题诗。
张启正(1902—1998),张嘉谟孙。毕业于中山大学算学天文系,先后任教于中大附中、广州市女中、东莞中学、广州市一中、香港德明中学,1951年从香港返回广州,任教于广州市四中。图为:张启正所画《兰花图》斗方。
博物馆陈列的内容很丰富,只拍了小部分,与大家分享!
拍于2019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