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分类: 游记 |
威远炮台——威远炮台群,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威远岛,临江最险处,包括威远、靖远、镇远、蛇头湾、定洋诸炮台,属虎门要塞第二道防线,为广州海路险隘关防。1841年2月,民族英雄关天培坐镇靖远炮台指挥水师官兵与英军激烈战斗,最后壮烈殉国。威远炮台群在鸦片战争及其后来抵御外国侵略的战争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有‘’海上长城‘’之誉。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炮台旧址。

威远炮台旧址外围。

威远炮台旧址外围。

威远炮台旧址外围。

威远炮台旧址外围。

威远炮台旧址外围。

虎门大桥。

威远炮台旧址外围。

精神抖擞,我也来参观啦!

威远炮台清兵营房旧址,清光绪年间建,由东西两排组成。每排10间,共20间营房。营房高3.4米,每间房面宽3.65米,进深6.6米。营房布局整齐,建筑材料以青砖、麻石、水泥为主。

威远炮台清兵营房旧址。

威远炮台清兵营房旧址。

虎门大桥就在威远炮台旧址之上凌空而过。

虎门大桥。

威远炮台由26个石砌暗炮台位、3个露天炮位、20间营房、1间火药局、4个暗室、2条三合土通道和围墙等组成。威远炮台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将康熙年间建造的南山炮台扩建而成的。1841年被毁,1843年修复,1856年被英军破坏,1878年修复,1885年重修。

前膛装滑膛铁炮,道光二十四年(18434年),由广东佛山制造。射击精度低。1993年2月,在靖远炮台旧址出土。

炮台巷道,右侧是一个个炮位。

8000司马斤(4800公斤)铁炮,广东佛山制造。是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主要重武器之一。

虎门大桥。

炮台巷道,右侧是一个个炮位。

炮台巷道,左侧围墙内设施。

炮台巷道,左侧围墙内设施。

炮台巷道,左侧围墙内设施。

炮口眺望。

炮口眺望。

炮台巷道,右侧是一个个炮位。

炮台巷道,左侧围墙内设施。

炮台巷道,左侧围墙内设施。

虎门大桥跨过威远炮台的上空。

炮台巷道回望。

炮台巷道,左侧空间不知是否士兵的掩体;右边侧是炮位。

炮台巷道。

炮台巷道,左侧围墙内设施。

炮台巷道,左侧围墙内设施。

炮位。

炮口。

炮台巷道,右侧是一个个炮位。

炮位。

炮位。

炮台巷道,右侧是一个个炮位。

炮口外的景色。

炮口外的景色。

炮口外的景色。

巷道一侧围墙的残垣。

炮位。

炮台巷道。

前膛装滑膛铁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广东佛山制造。射击精度低,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

同上。

好像是炮台的射击口。

炮台的一隅。

炮台的一隅。

虎门大桥下的威远炮台旧址。

珠江。

虎门大桥及大桥下隐约的威远炮台旧址。

《威远炮台露天炮位示意图》1、2号炮位呈扇形,3号炮位居中,呈椭圆形。

威远炮台露天炮位复原场景。

威远炮台出口。
拍于2019年12月12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