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游记 |
《虎门故事》陈列馆,位于东莞市虎门镇林则徐消烟池旧址院内,鸦片战争博物馆大楼旁。
陈列馆通过图片、实物展品,让人们了解虎门的历史渊源与发展。一些复原场景,让人穿越时光,身临其境。
《虎门故事》陈列馆大楼。
《虎门故事》陈列馆大楼。
《虎门故事》陈列馆。
虎门溯源:3000年前,先民就在虎门一带定居生活;自秦统一中国,开始对虎门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唐宋以来,中原移民纷纷南迁,虎门人气渐旺,文脉绵延;19世纪中期,虎门掀开了中国近代史开篇。
虎门村头贝丘遗址挖掘现场。
虎门村头贝丘遗址。1989年8月至1993年,由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与东莞市博物馆联合发掘。该遗址出土器物中陶器最多,基本组合为釜、盘、豆、罐。纹饰以曲折纹、叶脉纹、绳纹、云雷纹为基本特征。陶器中还有不少纺轮。石器有戈、矛、镞、锛、斧、环、横。还有骨器、贝器、角器。另外,还清理出一批房屋遗迹。该遗址的发掘,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研究以及先秦文化序列的完善有着显著意义。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虎门村头贝丘遗址挖掘现场。
村落发展:晋代以后,虎门村落渐次发展,唐宋延续,明清成熟。图为:虎门白沙水围村。
上:北棚村图,清顺治时期。
下:镇口村图,清乾隆时期。
上:伦惺王公祠。
下:南棚王氏大宗词,宋代。
《镇口万氏族谱》。
釜形罐。
左:釜。右:红陶罐。
制盐业:上:元代海盐制作流程。下:煮盐、晒盐。
‘’制盐流程‘’复原场景。
‘’制盐流程‘’复原场景。
‘’镇口关‘’复原场景。
镇口关,是清代粤海关在虎门镇口设立的集挂号和税收合一的税收机构,管理出入广州对外贸易事物,是粤海关的三大税口之一,可见镇口的贸易繁荣盛况。
张贴在镇口关墙上的启事和广告。左:‘’寻人启事‘’。右:‘’草蓆大量批发‘’,小广告上内容包括:质量和物流的信息。
虎门基业:由于虎门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催生和发展了虎门的特色产业经济。
虎门渔业:自明代以来,渔业成为了虎门的支柱产业。
各种生活用具。
上:石磨。下左:酒壶:下右:器座。
左:酱油罐。右:瓷枕。
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种证。
下:《土地房产所有证》。
供品瓷碟和瓷碟碗等。
夯土工具。
各种生活用具。
左:喜糖罐。右:水草编织的袖筒。
作月饼的模子。
茶煲。
各种生活用具。
‘’聚保闾里‘’复原场景。
‘’大亨当铺‘’复原场景。大亨当铺位于太平墟同德街,楼高三层,是当时虎门最大的当铺。
‘’德仁堂中药铺‘’复原场景。德仁堂中药铺,是当时虎门一位著名的中医王树堂所开。
‘’丽昌隆布店‘’复原场景。丽昌隆布店是太平有名的布店,品种花样繁多。
‘’广纶昌织布店‘’复原场景。虎门织布业在明清时期相当有名,鼎盛时期镇口就有一条织布街。
‘’聚保闾里‘’复原场景。
‘’凤岗书院‘’复原场景。
《分家契》。《土地房产所有证》。
《镇口关》碑,碑前阴刻‘’地界‘’,碑顶阴刻‘’镇口关‘’。
左:铜药舂。右:水烟筒。
各种生活用具。
带镜梳妆盒。
婚礼柜箱。
留声机。(扩音器真够大的)
上:陶砚。
下:莲溪诗社部分手稿。
蒋光鼐,虎门人,抗日将领。
‘’岁寒三友‘’根雕。
镇宅兽。
镇宅石狮子。
榨油机。
独木舟。
榨蔗糖机。
风车(吹谷机)。
拍于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