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2020-02-23 13:50:30)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游记

四会市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四会市东城区广场北路行政中心内。是集四会市文物保护、收藏、展示和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于2012年12月建成。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主要分为展示区、库房区、办公区三大部分。现有文物藏品一千多件(套)。珍贵文物121件(套),其中国家二级文物2件(套),三级文物119件(套)。

常设展览有《四方来会——四会历史文化陈列》及《光荣一生 革命一生——彭泽民生平陈列展览》。其中《四方来会——四会历史文化陈列》分为“四方来会”、“岭南古邑”、“人文荟萃”三大部分,通过实物、场景、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了四会两千两百多年以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淀,其中地下森林、史前至民国的历史精品文物、禅宗六祖文化以及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贞仙诞文化、邓村古法造纸术、四会民歌、四会玉器文化等文化展示,成为四会市博物馆最大的亮点和重点。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四会市博物馆外景。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四会市博物馆外景。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四会市博物馆大楼。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专题展览陈列室。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贞仙诞‘’。四会贞仙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贞仙是中国妇女“贞风亮节、勤劳俭朴、孝敬翁姑”的典范,亦是岭南三大女神之一。三大女神即唐代四会文氏贞仙、秦代德庆龙母、宋代泉州湄洲岛天后。龙母为江河神,天后为海神,贞仙为地方神祗,庇佑大地、润泽民生,深得民意。贞仙诞这一民间习俗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寄托了传统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唐贞元十七年秋重九,广正山下松甫铺有女子文氏得道成仙,誉为“贞仙”,广正山易名为“贞山”。贞仙为民造福,庇佑乡民,立下显赫功绩,受圣恩,清同治二年,文氏被敕封为“惠泽”尊号。从唐以来,四会民间和官府均有举办九月初九“贞仙诞”活动,除本地乡民参加外,珠江三角洲、三水、南海、顺德、清远、高要一带以及海外华人、港澳同胞信众均参加,人数多达数万。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龙甫镇营脚村六祖古寺遗物石柱,其上刻‘’嘉庆十四年季冬吉旦‘’。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现贞山六祖寺石柱,其上刻‘’嘉庆十四年季冬吉旦‘’。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四会六祖寺照片。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六祖世系表》。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六祖惠能生平》。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六祖惠能生平》。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上:龙甫镇营脚村六祖古寺遗址。

下:龙甫镇营脚村六祖古寺原址重建。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上:东城街陶塘村莲花古寺。

下:大沙镇陈冲村永安寺。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上:大沙镇安平村宝胜古寺。

该寺祀奉梁公佛。古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历代重修,现寺重修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距今已有923年的历史,是四会市幸存的两大著名古建筑之一。

下:贞山街道柑榄村宝林古寺。

该寺祀奉阮公佛。古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初名众缘寺,到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改名为宝林古寺。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上:阮公,名子郁,四会陶塘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出生。相传梦中经六祖惠能点化成佛。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为阮公佛诞日。

下:梁公,名慈能,四会大沙人。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五月出生。相传,年少时听闻阮公修道成佛,前往拜谒,后在梦中经阮公佛点化成佛。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为梁公佛诞日。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贞仙祠。贞仙祠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古邑四会的一座古祠,历代屡毁屡修,现在的贞仙祠是1982年由四会旅港同胞苏东霖先生捐资重建的。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贞山贞烈祠构件——石柱,年代为清道光。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贞山贞烈祠构件——石柱,年代为清道光。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古法造纸村——扶利村。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邓村古法造纸。

邓村古法造纸传承了古代造纸术的精华和丰富的内涵, 延续至今800余年,是全国最原始,厂场、从业人数最多的民间古法造纸著名古村落。 四会古法造纸以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造纸的工具,以及‘’会纸‘’。在拜神、佛、祖宗、做丧事、忌日、扫墓中用的纸,就是会纸。又有“烧纸”“黄纸”“四会纸”“土纸”之称。 纸面比较粗糙、易燃。

现代主要生产会纸的地方是广东四会县的邓村,全村十之九以上人家,沿袭古法造纸。被成为“会纸之乡”。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邓村古法造纸的流程。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造纸工具——竹帘。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造纸工具和碾布工具。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清代碾布石,又称滚布石,因形似元宝,又称‘’元宝石‘’。是古代染布作坊布块压碾工具的主要构件。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古邑乡贤》部分。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四会历代进士名录〉。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博雅君子——卢宅仁(1470——1540)。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留美幼童、海军将领——吴应科(1859——不详)。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留美幼童、矿业工程师——吴仰曾(1861——1939)。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留美幼童、外交官——吴仲贤(生卒不详)。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华侨领袖——彭泽民(1877——1956)。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地质学家——陈瘦骏(1894——1983)。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四会农民运动开拓者——陈伯忠(1901——1926)。

四会——四会市博物馆(一)

抗日英雄——黄显声(1914——1950)。

拍于2019年11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