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旅游 |
分类: 游记 |
我俩看完大屋村古屋,在镇街道公路边等回广宁县城的班车,等了近1个半小时,车都没来。这时一辆小车停在我俩跟前,开车的是个小伙子,问我俩乘不乘车去广宁,一人20元,我俩觉得价钱还能接受(班车是一人11元),且班车不知道还要等多长时间,就乘上这辆小车。聊天时,知道他在广宁上班和居住,也跑滴滴车,此次他是回这边老家,顺便载客。得知我俩从外地专门来看客家古屋,就好心在回广宁的途中,约距北市镇20公里处的江屯镇停了一下,让我俩又看了三宅村‘’福善里‘’大屋。(如果是乘班车就没有这个眼福了。)
‘’福善里大屋‘’,坐落于广东肇庆市广宁县江屯镇大连村委会三宅村。与北市镇相邻,大约相距有20公里。来北市镇时,途中远远看见。当时只觉得是一处古屋,并不知是‘’福善里‘’,更不知他与北市镇大屋村还有着世系关系。
‘’福善里大屋‘’外景。
‘’福善里大屋‘’门楼。门楼正中为镬耳山墙,灰塑博古脊。两边有房。
《广宁县江屯镇三宅(福善里)村、村史简介》。
江屯镇三宅村(福善里),村中全部族人姓江,客家人。是北市镇江姓第四代江广昌公后人,世居客家镬耳屋。江氏由山东103代到江西省南康,9代后迁居福建宁北,8代后迁居广东惠州长宁(今韶关市新丰县),经过10代迁居至广宁县北市镇江咀村,到北市第四代江广昌公。广昌公一生勤俭朴素,生有七子。他带领七子分别在赤坑、北市、江屯一带开山造林,靠耕田和放运木材起家。经梅州地理师铁尺王指点南至3公里江屯北至北市路段的一处宝地落户修建成客家大屋福善里。
此地最早主人是广昌公第三子昆检公(十五式昆检公)携家人到福善里安居乐业,所以取名‘’三宅‘’村。昆检公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住在三宅(名字为以正、以平、以朝),一个儿子(名字为以安)出嗣五宅(北市镇)。根据记载,此座镬耳大屋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道光二十三年(1842年)十一月落成,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所用材料花岗岩石块、石板、石柱共计1500多立方,青砖地砖200万块左右。当时进住三宅时是几十人,经过几代后,到现在三宅村人口有380多人。
该村落自建成180多年来,历经沧桑,在清代时期,曾被土匪抢劫,但由于村落设计防御非常牢固,围墙、房屋、炮台整体合一,八间大屋中间三大厅可上下连通炮台。房屋四周布满炮眼(窗眼),对自卫反击起到很大作用,所以贼人基本无法进入。解放后,村落左边三间三楼被分给外村外姓人居住,后来拆楼移居;还有三间书房同样被损毁,炮楼、书房的模样至今无法重建。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某些人以‘破四旧‘’’为由将三宅村的祠堂神楼强行拆去。至1989年我姓兄弟商议集资将此建筑复原,并捐资再次将神楼建筑恢复到现在的状态,但是炮楼始终无法复原。
‘’福善里大屋‘’,一排镬耳山墙,灰塑博古脊。正面开三个门;外墙上端设有炮眼。
‘’福善里大屋‘’,外墙上端的炮眼,以及墙楣上保留的壁画。
‘’福善里大屋‘’,进深为四进。有门厅、两座厅堂、后堂;三个天井,每个天井两边都有房间。中轴线主体建筑两边各有巷道,从天井有通道与巷道连接。巷道外侧为两层楼建筑,应该是用作居住。
‘’福善里大屋‘’,正中间堂屋的门厅,门额上刻‘’福善里‘’。
‘’福善里大屋‘’,第一厅堂。门楣上保留有壁画。
‘’福善里大屋‘’,第一厅堂前天井两边的房。
‘’福善里大屋‘’,第一厅堂前天井两边的房。
‘’福善里大屋‘’,第一厅堂内隔断门。
‘’福善里大屋‘’,第二厅堂。堂前装饰有花罩。
‘’福善里大屋‘’,第二厅堂。堂前侧面镂空木雕花、饰彩刻花隔断门。墙上镂空砖雕和木隔窗;
‘’福善里大屋‘’,第二厅堂。堂前侧面镂空木雕花、饰彩刻花隔断门。墙上镂空砖雕和木隔窗;
‘’福善里大屋‘’,第一厅堂与第二厅堂之间的天井两边有房。
‘’福善里大屋‘’,第一厅堂与第二厅堂之间天井。天井中间呈方形池,天井上周边有顶。
‘’福善里大屋‘’,第二厅堂与后堂之间天井。天井中间呈方形池,天井上周边有顶。
‘’福善里大屋‘’,后堂前装饰有花罩。
‘’福善里大屋‘’后堂,堂内供奉祖先牌位。
‘’福善里大屋‘’,后堂前天井。天井中间呈方形池,天井上周边有顶。
‘’福善里大屋‘’,巷道的后端为两层阁楼。
‘’福善里大屋‘’,大屋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门通巷道。
‘’福善里大屋‘’内门。
‘’福善里大屋‘’,巷道一侧房间。
‘’福善里大屋‘’,巷道一侧房间。
‘’福善里大屋‘’,两层阁楼。
‘’福善里大屋‘’内建筑格局。巷道一边是大屋中轴线的主体建筑,一边是两层阁楼式建筑,用作居住。
‘’福善里大屋‘’内建筑格局。后堂前天井两边各有一门,连接外侧的巷道。
‘’福善里大屋‘’墙上贴的《江氏淮阳堂(福善里)广东开基祖江德旻世系辈份排列表(祖公简介)》。
‘’福善里大屋‘’内建筑形式。
‘’福善里大屋‘’,巷道的后端为两层阁楼。
‘’福善里大屋‘’内建筑格局。巷道的一边是大屋中轴线的主体建筑,另一边是两层阁楼式建筑,用作居住。
‘’福善里大屋‘’,檐下封檐板有雕刻纹饰;墙楣上保留有壁画。
‘’福善里大屋‘’檐下封檐板有雕刻纹饰;墙楣上保留有壁画。
‘’福善里大屋‘’巷道的门。
‘’福善里大屋‘’巷道。巷道的一边是大屋中轴线的主体建筑,另一边是两层阁楼式建筑,用作居住。
‘’福善里大屋‘’,大屋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门通巷道。
‘’福善里大屋‘’,广场与门楼。
‘’福善里大屋‘’,广场与门楼。大屋有两个门楼,门楼均设在正面。
‘’福善里大屋‘’门楼内侧。门楼两边各有房间,房间门开在门楼的门厅里。
‘’福善里大屋‘’外景。
三宅村曾产生了很多名人学子。
如今,许多人已离开青砖镬耳古建筑,在其左右建房居住。
三宅村历经180多年的时代变迁,仍保存了古老而完整的客家大屋风貌。
大屋远处对面是大连村委会的楼。
拍于2019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