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旅游 |
分类: 游记 |
坐落于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的大屋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村民为江姓客家人。村中有10多座砖石结构的清代客家古宅,组成了一个客家建筑群。客家大屋建筑群造工精细,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艺术、建筑价值。
大屋村的‘’福兴里大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该村落最早的建筑,是村中江姓的祖屋。以后随着家族扩大,子孙繁衍而陆续建造了‘’仁善里‘’、‘’福安里‘’等大屋。‘’福兴里‘’主体建筑是‘’九堂双横屋‘’,占地面积1511平方米。正面开三门,每门三进堂屋。正中堂灰塑博古脊,封檐板雕花鸟。大屋墙楣保留很多壁画、书法,内容有:《报喜图》、《垂柳飞燕图》等,壁画清晰且都有题诗。
‘’福兴里大屋‘’外景。
‘’福兴里大屋‘’门楼。
‘’福兴里大屋‘’门楼。
‘’福兴里大屋‘’门楼。
大屋村图片展中的‘’福兴里‘’介绍,上面有福兴里大屋的平面图。
‘’福兴里大屋‘’,正面一共开三个大门。
广宁的客家建筑,采用了客家的建筑传统夯筑技术,承袭了中原民居的砖瓦结构,并融合了广府传统建筑特色。墙体内夯筑,外墙以青砖构筑,墙裙铺设石板石条。方形的平面布局上,以堂屋为核心形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两边为横屋,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配有屏门、花罩、阁楼广府构件。横屋以‘’三间两廊屋‘’为基本建筑单元,一般为两层,每个单元的第二层内檐设门,可以通行,形成环形通廊,俗称‘’走马楼‘’。三堂、堂横之间、横屋内都有天井,即可提供采光通风,又取四水归堂之意。
‘’福兴里大屋‘’,中间为广场,正房的对面有一排简易的房子。大屋现在的主人刚好在院子,他说:原来整个大屋是一个大家,一个门堂里住几家(弟兄)。现已不住了。
‘’福兴里大屋‘’,墙楣上壁画及屋檐的形式。
‘’福兴里大屋‘’,正中堂屋的头门。门额阳刻‘’福兴里‘’。
‘’福兴里大屋‘’,堂屋檐下封檐板有木雕;门楣上保留的壁画及题诗。
‘’福兴里大屋‘’的一隅。
‘’福兴里大屋‘’的正面,开三个门。屋檐高低错落;墙楣上均保留着壁画及题诗。
‘’福兴里大屋‘’,正中堂屋的头门。
‘’福兴里大屋‘’,天井及中厅。
‘’福兴里大屋‘’,墙上镶嵌着《有章公祠修整地墙捐款芳名榜》碑。
‘’福兴里大屋‘’,墙上镶嵌着《有章公祠重修后裔孙枝赞助款留念》碑。
‘’福兴里大屋‘’内建筑格局,第一个天井两边有房间。
‘’福兴里大屋‘’内建筑格局。第一个天井两边有房间。
‘’福兴里大屋‘’的中厅。
‘’福兴里大屋‘’的中厅内屏门。
‘’福兴里大屋‘’的后堂前天井,天井上有一部分顶。
‘’福兴里大屋‘’的后堂。后堂建筑饰花罩;内供奉祖先牌位。
‘’福兴里大屋‘’,后堂前天井,天井地面上呈方形池,可能是用以排水。
‘’福兴里大屋‘’内建筑格局。
‘’福兴里大屋‘’内两层阁楼。
‘’福兴里大屋‘’内建筑格局。天井两边有房间。
‘’福兴里大屋‘’,中间正堂左侧的大门。头门的檐下封檐板有木雕;门楣上保留有壁画及题诗。
‘’福兴里大屋‘’,其中厅门楣上保留有壁画及题诗。
‘’福兴里大屋‘’,第一个天井两边有房间。每一个门堂内的建筑格局都是一样的。
‘’福兴里大屋‘’的中厅内屏门。
‘’福兴里大屋‘’,从中厅看后堂,以及后堂前天井。
‘’福兴里大屋‘’的两层阁楼。
‘’福兴里大屋‘’的横屋。
‘’福兴里大屋‘’的两层阁楼。
‘’福兴里大屋‘’的两层阁楼。
‘’福兴里大屋‘’,后堂前天井上的顶。
‘’福兴里大屋‘’后堂及天井。
‘’福兴里大屋‘’头门内。
‘’福兴里大屋‘’,中间正堂右侧的大门。头门的檐下封檐板有木雕;门楣上保留有壁画及题诗。
‘’福兴里大屋‘’,其中厅的门楣上保留有壁画。
我俩刚到村里问路时,遇到这个小学生(周六放假),一直跟着我俩看、聊天、帮着问路(有些老年人听或讲不了懂普通话)。
‘’福兴里大屋‘’内建筑格局,第一个天井两边有房间。
‘’福兴里大屋‘’内建筑格局,第一个天井两边有房间。
‘’福兴里大屋‘’的中厅看后堂,以及后堂前天井。天井的上边有顶。
‘’福兴里大屋‘’,广场及两边正房与简易房。
‘’福兴里大屋‘’的另一侧门楼出来,拍的整个大屋。
大屋村风光。
大屋村几座大屋的世系关系:
福兴里(父辈有昌公)
↓
仁善里(长子广茂公)→美仁里
居仁里(次子广芳公)
福安里(三子广昌公)
↓
永安里(二宅)
永福里(五宅)
安荣里(七宅)
《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保护规划(2008——2020)》图。从规划图可以看到,大屋村的古屋已经得到广宁县政府的重视,并被保护和维修。使这些古屋重放异彩。
拍于2019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