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记 |
水会所城,据《万历琼州府志》等历史文献记载,尤明代王宏诲撰《水会平黎善后碑记》碑文,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平黎族马矢起义后,次年兴建水会所城,后驻兵于此,成为明清琼中地区军事重镇,并成为海南岛中部腹地的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内容相互佐证,两相符合。另据史载,明代琼州通判吴俸在水会所城设水会社学,乃中央政府在黎族地区设立的第一座官办学校,为推进明清时期黎族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水会社学历一百多年后废弃,现已不存。
↓越来越近的水会所城。你立在那已有几百年,但依然雄姿可见。
“水会”一名从何而来?《万历琼州府志》记载,“水会守御所在琼山县林湾都水蕉、大会二营之中”,所城周边有2个兵营把守,足见其地位之重要。“水会”之名可能是从“水蕉”和“大会”各取一字组成。
↓水会所城城门、城墙、垛口。
上世纪90年代初,《琼中县志》编撰人员现场考查水会所城时,基本确认了它的规模:城墙周长1180米,高2.16米,宽3米;东西相距600米,南北相距300米,呈土石结构。经过考古人员考察后发现,城墙的四个角是弧状的,这也让整个城址平面略呈椭圆形。古籍中记载的东安门、南平门和西安门等三个城门以及城墙上的四座城楼已然不存,但还依稀能分辨出东安门、南平门所处的大致方位。作为一个扼守交通要道的“千户所”,水会所城本身人数就不算少,再加上流动人口,古城的繁华不难想象。据《琼中县志》记载,水会所城建成后,有客商10多人在此置店兴市,是为琼中商业之始。
↓抚摸沧桑。
水会所城的繁华,持续了多少年?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考古专家们也只能根据古代公署衙门多随朝代更迭而沿用这一传统,大致猜测水会所城可能一直使用到清代。
据村里的老人说,日军侵琼期间曾轰炸过村子,再加上后来村民拆取城砖回去盖猪圈和民房等,导致城址内建筑与城墙坍塌毁坏。可尽管如此,仅存的土墙框架依旧让水会所城成为了海南目前唯一有完整轮廓的古城遗址。
自2011年起,海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多次对水会所城古遗址进行考察与发掘,基本摸清了城址的结构布局和修筑方式,更在城内采集到石柱础、石碑座、砖、瓦及明代晚期青花瓷片、铜钱等一批建筑构件与文物。
↓水会所城城外。
↓水会所城的城墙已毁,在杂草下和杂树林中还能看见残墙的痕迹。
↓水会所城城内。
↓木瓜树。
↓菠萝蜜树上结着不大的菠萝蜜果。
↓蝶恋花。
↓水会所城城门里,是现在的水上市村。
↓看到村里还有一座‘’水会城博物室‘’,没开放。
↓我俩在村里走了走。
↓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看见生人,不好意思的躲到了奶奶的身边。
↓村民看到我俩以为我俩是什么专家,热情的拿出家里的‘’古砖‘’,让我俩看。
资料性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
拍于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