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雨丝ZHQ
雨丝ZHQ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056
  • 关注人气:2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2019-08-14 09:31: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中山路8号(琼台师范学院老校区内)。清咸丰《琼山县志》卷四建置志中记载:“琼台书院,在郡城内丁字街。康熙四十九年,巡道焦映汉创建,集阖郡生童肄业其中,始置田产,以资膏火。”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琼台书院由地方官焦映汉创办而成。历时五年建成。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多次增、扩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奎星楼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歇山顶。院内存碑五通。是清代琼州唯一的府立书院和最高学府。

书院名称由来,其一,琼台是琼州别名,以之命名,体现府立书院之意。其二,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濬,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以之命名,也有敬仰、纪念之意。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琼台书院大门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奎星楼前石香炉,兽足。香炉表面雕刻龙纹。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奎星楼门前两侧立的石柱,左侧柱上刻:三台以开基为国储林广罗英俊;其上款:道光元年辛巳春二月重建。右侧柱上刻:经百年而再造向离柔运大启文明;其落款不清晰。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奎星楼是琼台书院主体建筑。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奎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旻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奎星楼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奎星楼内,琼台书院创始人进士、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塑像。

焦映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陕西武功人到琼,履职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自捐俸禄,置地府城丁字街现址,创建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奎星楼内建筑。

奎星楼内有关琼台书院的图片展。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广东教育司为琼山籍学生龙永贞颁发的毕业证。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照片上图:书院生徒张日旻获进士及第,乾隆亲自为其题写的‘’进士‘’匾额。下图:嘉庆十四年(1809年)科考,定安才子张岳崧殿高中探花(一甲第三名),嘉庆皇帝惊叹‘’何地无才乎‘’。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1902年,琼台书院改办新学,创办中学堂。1920年,正式更名琼台师校,成为海南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清朝广东科考场——考棚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书院一些著名掌教的介绍。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民国时期的教室、宿舍、办公室。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民国时期的几任校长。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奎星楼院内左边立琼台书院掌教探花张岳崧塑像。

张岳崧,定安县人,参加殿试荣获一甲第三名。是琼州唯一的探花。归琼后,任琼台书院掌教,授徒五年。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奎星楼院内右边立琼台书院掌教进士谢宝塑像。

谢宝,海口龙岐人。雍正甲辰年(1724年)进士。在琼台书院掌教期间,发生‘’搜书院‘’事件。(粤剧《搜书院》就是根据此故事而编)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奎星楼院内摆放的石缸。

奎星楼院内存放的几通石碑。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创建琼台书院碑记》分巡雷琼兵备道武功焦映汉撰。落款康熙四十九年秋月立。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建琼台书院奎星楼碑 》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立。变质砂石质,高270厘米、宽100厘米、厚15厘米。额题篆书“建奎星楼碑”,碑文26行546字,记述新建琼台书院奎星楼的经过和意义。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增设琼台书院斋舍经费碑记 》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立。变质砂石质,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0厘米。额题“增设琼台书院斋舍经费碑”,碑文约572字,记述增设琼台书院斋舍经费的原因和数额。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重增琼台书院膏火碑记》 清道光五年(1825年)立。变质石灰质,高175厘米、宽94厘米、厚13厘米。额题篆书“重增琼台书院膏火碑记”,碑文39行1014字,记述增加琼台书院膏火的情况及立定支销章程等。

海南行——海口(十二)琼台书院

↑《重增琼台书院膏火碑记》 清咸丰三年(1853年)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兼管水利驿务等人立。变质砂石质,高160厘米、宽75厘米。碑文记述琼台书院向各属征解山租、田租及捐金,以充师生膏火,并立定详细的支销章程。

相关资料性文字来源于网络和书院内介绍

拍于2017年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