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圃村,现为社区。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容桂街办东南面。隔德胜河与顺德新城区相望。
走访小黄圃,还是以探究祠堂为目的,所以拍摄的对象也自然以祠堂为目标,社区的城市化:商业建筑和民居建筑都被略去。
↓北帝庙,单间两进。头门为平门式建筑。硬山顶,人字顶山墙,博古脊。绿琉璃瓦当和滴水。
↓北帝庙内有三通石碑,均镶嵌在墙壁上。其一为《重修真武庙碑》,落款:‘’嘉庆二十四年……‘’;其二落款‘’崇祯三年庚午岁仲春吉旦‘’;其三《重修真武庙碑》落款‘’1985年岁次乙丑孟冬榖旦‘’。
陈氏大宗祠,堂号‘’聚星堂‘’。年代为清前中期。三间三进。硬山顶,龙船脊。绿琉璃瓦当和滴水。头门内外共四个包台,鸭屎石檐柱,红砂岩石墙角。包台正立面下端为石雕花卉图案。左右青云巷,两青云巷的门及巷都较宽大。头门墙上挂着‘’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市咏春拳顺德联英武馆容桂分馆‘’的牌子。
祠内墙上《思源》碑载:十二世时,几房兄弟集资建祠,陈氏大宗祠初建成。清同治年间首次扩修。1999年进行二次重修。解放后该祠作为本乡‘’小黄圃小学‘’,现东西两长廊课室格局犹在。
↓陈氏大宗祠,左青云巷门额书‘’入孝‘’,右青云巷门额书‘’出悌‘’。
↓陈氏大宗祠,头门前檐下的木梁通身雕花,每开间梁上木雕为两组。
↓陈氏大宗祠,中堂中间悬挂‘’聚星堂‘’匾额;两边各有小门通后堂。
↓陈氏大宗祠,后堂内为三间,中间内供奉祖先牌位。两偏间空无龛。
↓陈氏大宗祠,后堂的木供桌;桌边及桌腿表面均为木雕纹饰。
文高陈公祠、陈氏宗祠、无额名祠堂(梁氏敦睦堂)、心恒梁公祠、梁公梧山祠均位于东坊上街,前四祠相邻成一列,唯最后者相距稍远些。
↓文高陈公祠,单间两进。头门为单间平门式。硬山顶,平脊。
↓陈氏宗祠,堂号‘’追远堂‘’。三间两进,硬山顶,龙船脊。
↓陈氏宗祠,头门虾弓梁上的石雕,以及前廊木雕的梁架。
↓无门额祠堂,三间两进,硬山顶,垂脊为龙船脊。头门两边有包台。据大门左侧张贴的‘’恭贺新禧‘’红榜的落款‘’梁氏敦睦堂‘’系传孙同仁鞠躬‘’一行文字,知该祠是梁氏宗祠,堂号为‘’敦睦堂‘’。
↓无门额祠堂(梁氏敦睦堂),头门前檐下为木梁和木雕;前廊的木雕梁架。
↓心恒梁公祠,单间两进,硬山顶,黄琉璃瓦当和滴水。
↓梁公梧山祠,三间,头门为凹斗式。绿琉璃瓦当和滴水。门额题字上款‘’五世祖‘’,落款‘’二〇一四年甲午年八月重修‘’。
↓梁氏大宗祠,堂号‘’青云堂‘’。三间两进,硬山顶陶塑脊,脊为一对头相向的凤凰。头门两边有包台。门额题字上款‘’二〇〇九年岁次己丑秋月重建‘’。祠内《重建梁氏大宗祠纪事》石碑的碑文落款‘’二〇一〇年二月初十落成重光‘’。
↓梁氏大宗祠,后堂悬挂‘’青云堂‘’匾额,以及祀奉祖先的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