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边村建村约600多年,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乐从镇的南面,与水藤村、南沙村接壤。南临北江支流顺德水道。沙边村原为北江下游河澎海旁一块名叫海心沙的沙丘沼泽地,天长日久,人们耕耘劳作,沙海成良田,故称‘’沙边‘’。
交通:顺德客运总站(公交站)乘341路到乐从交通中心(交通枢纽)站转乘343路车到罗沙市场站或罗沙小学站下车。
↓下车后步行,首先进入罗沙村,看见罗沙村一民宅很特别,一幢房子的每一个窗的窗楣均为灰塑连弧形檐,很是讲究。
↓罗沙村一座新修的‘’华光大帝庙‘’,二楼观音殿。像住宅楼。
↓沿村路走上南顺第二联围堤岸路,堤岸边有一个好像已经关闭的工厂。
↓下了堤岸后,走入沙边村沙边大街,河涌边有一座,绿瓷砖贴面的‘’财神天后土地庙‘’,供奉:财神、天后娘娘、土地爷。2006年重建。
↓练塘何公祠,镬耳山墙,博古脊。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系后裔何守谦是何氏厚本堂最早的进士。该祠曾用作海口生产队队址、社员会议场所和饭堂,故也称‘’海口饭堂‘’。20世纪70—80年代,海口生产队村民集资改建该祠,用作村民宴会场所。2012年由村、镇重新装修该祠,恢复原貌。
↓云埜(音:ye,野的古字。)何公祠,镬耳山墙。该祠先祖字俊卿,号云埜。明洪武元年(1368年),云埜偕弟文俊(南廓公)从南海河清徒步到沙边定居。后人为纪念云埜公而集资建造该祠,其历史超过200年。20世纪50—60年代,该祠经改建,后用作饭堂草艇维修部。90年代起曾被村民租用。2014年沙边村委会重修该祠,恢复原貌。
↓锦樵何公祠,现作沙边村史馆,左边有一青云巷上书‘’来?‘’(第二个字不认识)。镬耳山墙博古脊。该祠先祖名标,字克准,号锦樵。于20世纪50年代被改建,用作办公、会议场所,也曾用作松桥生产队饭堂,故也称‘’松桥饭堂‘’。该祠年久失修,其后座于20世纪80年代被台风吹毁。2012年沙边村委会对该祠进行修复,2017年将该祠设计、布置成沙边村史馆。
↓飞岳何公祠,镬耳山墙。该祠的先祖名芬,字贞蔼,号飞岳。为沙边厚本堂南廓祖第四房之第十一世。该祠属清代建筑,其前座及后座为镬耳封火山墙,始建年代虽无法考查,但据推算应超过150年。该祠在新中国成立后由集体管理使用。
↓南庄何公祠,两边有包石台,头门屋顶上有一高出屋顶的开窗小房,像小阁楼。该祠是南庄公的后裔为铭怀先祖恩德而筹资建成。该祠前后座俱为镬耳瓦脊,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新中国成立后,该祠曾先后作为解放军和农会的办公场所。20世纪70—80年代,该祠经改建,又先后作为沙边大队粮食饲料加工厂和粮站。
↓鸳侣何公祠,屋顶上高出约几十公分的加层。该祠的先祖名溟,字孟诚,好鸳侣。是沙边厚本堂南廓祖第四房之第七世。该祠东边有一青云巷。前后座均为镬耳封火山墙,属清代中期建筑。该祠在20世纪40年代,曾作为书塾。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作为解放军和农会的办公场所,后又曾用作生产资料仓库、沙边大队会议室、粮食饲料加工厂仓库等。
↓沙边大街有一段街巷,成为‘’彩绘一条街‘’,将沙边村过去的生产、生活景象彩绘在墙上,让人直观的了解了沙边的历史。
沙边村的沙边大街:一端是“祠堂一条街”。一排气势恢宏的祠堂静静矗立,无声地诉说着沙边几百年的历史。
另一端是沙边“彩绘长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绘,将沙边的历史生动再现,让人徜徉在沙边的流金岁月。
↓沙边村委会,高大的楼房,很气派,显示了沙边村的经济实力。
↓沙边体育公园对面有一组建筑,依次:魁星阁、观音庙、蚕娘庙。
↓邓氏三世祠,位于联成大街。镬耳山墙,博古脊。该祠堂名曰‘’骏惠堂‘’。为邓氏后人为纪念先祖而兴建,其历史超过200年。该祠先祖名叫‘’凤翔‘’,为水藤邓氏永锡堂分支。凤翔排行第三,祖祠称‘’三世祠‘’。该祠先后经过多次修缮,20世纪50年代,曾用作联成生产队办公及村民会议场所。60年代初,曾用作饭堂,故也称‘’联成饭堂‘’。2017年初,沙边村委会对该祠进行修葺,恢复原貌。
↓南爱家塾,位于邓澳大街。以五金销售起家的乡亲邓锦初从上海回乡后,购得邓澳大街一临街地块,于1927年建成南爱家塾,作为家族祭祀活动的场所。解放后成为南松生产队的队址。2014年南爱家塾由南松村小组村民及热心人士集资重修,供村民集会、休闲娱乐之用。
↓兰趣邓公祠,现为南中联谊会所。博古脊。始建于清乾隆已未年(1775年),为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该祠先祖兰趣公是越南公第十七世子孙,属水藤远大堂分支。香港粤剧名伶新马师曾邓永祥为该祠后裔。该祠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曾用作放置渔具,直至沙边鱼苗组解散。2012年,该祠由南中村民集资重修。成为南中村民联谊会所,供村民集会和休闲娱乐之用。
↓以昱邓公祠,系邓氏族人为纪念始迁沙边邓澳南埠坊的以昱祖而集资兴建的。以昱祖为昭聪公裔,水藤孔皆堂分支。该祠20世纪50—60年代用作南头片饭堂,后用作南新生产队办公场地和蚕室。2011年该祠由南新小组村民集资装修成为南新村会所,用作村民休闲娱乐和宴会场所。
↓街巷走到头,河堤下有一社公‘’昆当‘’,旁边还有一石敢当。河堤上是昆当水闸。
以上有关各祠堂的资料性文字介绍,均来源于村里各祠堂的文字简介。
沙边村祠堂都建在河涌边上,面向河涌;另外就是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沙边大街和联成大街以及邓澳大街。沙边大街全部是何氏公祠,大部分都与何氏大宗祠‘’厚本堂‘’有着血脉关系。联成大街和邓澳大街是邓氏的公祠,基本都是河涌对面的水藤村邓氏各堂号的分支。
沙边村还是很重视旅游文化的,每一个祠堂都有文字简介,这对于村里的历史文化无疑是个宣传与传承,更使旅游者对沙边村的历史文化一目了然。
沙边大街重点的何氏大宗祠‘’厚本堂‘’,放到下一篇博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