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2014-08-28 13:07:44)
标签:

旅游

古民居

精美雕刻

民间艺术

分类: 游记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一座民营博物馆,这里收藏文物的种类繁多乃至精美令人惊叹!博物院坐落于西安南郊、秦岭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北麓。占地近5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人民币5.7亿元。博物院建设呈明、清园林风格,形成了一个民俗风情旅游新景观。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博物院的大门,是一座高大的门楼。据介绍,这座门楼是原建于陕西白水县的赵家门楼。赵家门楼始建于清末,是原主人赵树勋家宅院的门楼,也是民国时期仅剩的一座高大门楼。(赵树勋(1889年—1949年,字子建,陕西白水县纵目村人。民国初年,曾任靖国军混成旅旅长。)赵家门楼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建成了中国汉字的品字型结构。正中的门额镶嵌着书法大师于右任题的“地通乾元”,再加上石匾四周雕工非常细腻的砖雕和门框上的各种昆虫花卉图案,使原本高大雄伟的门楼显得更加辉煌壮观。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进入院内,呈现在眼前的是恢弘壮观、错落有致的古代民居一条街。青青的石板铺设的街道,街道两侧分布着多座古宅,古宅前整齐的排列着,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拴马桩。(拴马桩旧时主要是用于镇宅辟邪,其次才用于拴马。)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在拴马桩的展室,形态各异,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石雕工艺精美的拴马桩令人眼花缭乱。据说其馆藏有拴马桩8600余件。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梨园,是一座元代的古梨园。戏楼门口卧狮门墩石上依稀可辨的“泰定元年(1324年)”,告诉了我们建设的年代。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梨园里定时有民间艺人表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腔。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这条街10余座明清时期的民居宅院,高大的门房和院墙、石刻的门框对联、砖雕的龙门对,都昭示着古街的历史沧桑。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院落,布局讲究、高墙深屋、厅堂肃穆、雕梁画栋,令人目不瑕接。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砖雕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石雕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砖雕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砖雕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砖雕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砖雕及佛造像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佛造像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佛造像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精美佛造像

    据导游介绍,博物院创办者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始,投资2.3亿元,历尽艰辛,抢救性地征集和保护了周、秦、汉、唐以来的历代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和群众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名人字画共330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收集整理了大批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令人惊叹的是,博物院收藏的40院古民居(分别从几个县征集)均是王勇超收藏后,将原民居的砖瓦逐一编号拆除后,再迁建于博物院内的(目前只开放展出了10余院)。40座院落,上千间房屋,要拆除后重新落户复原,工作量之大可想而之。这种保护民间艺术、民间文物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虽然它都是从各地集中而来的,但其40院迁建复建的明清古民居,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示了陕西民俗独有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瞬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