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些政策、规划,都将对医药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我认为,2014年将是医药健康行业的改革元年、政策元年和发展元年。”蒋晓萌告诉新康界。
“药改”“医改”同步走成为可能
2013年10月出台的《意见》在业内赢得一片掌声,对此蒋晓萌也有自己的解读,首先,他认为《意见》明确指明了健康服务产业所涵盖的内容,也明确了行业调结构、稳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规划。喊了十多年的“医改”,一直以来只停留在“药改”的层面,关键的公立医院改革则流于表象,《意见》的出台,“药改”“医改”同步走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蒋晓萌提到《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治未病”开始受到重视。
事实上,2013年初尖峰药业以一款葡萄籽提取物软胶囊正式介入了保健品行业,对此蒋晓萌曾表示“治未病”理念孕育的保健品市场不会小于药品市场,必须提前布局。
在2014这个“改革元年、政策元年”的新起点上,蒋晓萌对尖峰药业提出了要求:一要认真研判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二要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现状。把政策、行业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自身优势有机结合,加快调整下属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谈到具体思路,蒋晓萌说:“现在我们正在把下属的药品和保健品相关企业进行重新分类,把保健品、中药饮片、天然药物提取等合并打造成为尖峰健康品板块;其他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等归属于尖峰药业板块。我们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行业细分,促进尖峰保健品和尖峰药业两大板块的长足发展。”
跨界医药, 布局网络营销
尖峰集团发家于水泥产业,而如今水泥与医药产业在尖峰集团中几乎各占半壁江山,如何在跨度巨大的两个行业里游刃有余,蒋晓萌的感悟是“跨行业发展,关键在所属的行业里,有优秀的人才、专业的团队,用专业的知识经营”。
除了“有人”之外,还要“有质”,蒋晓萌强调“品牌需要塑造,需要认知,更需要维护”,严抓质量,维护品牌,做好客户服务——跨界,不是不可能!
十五年前,尖峰集团跨界做医药,未来会做得怎么样,当时谁敢判言,但今天的成绩已经有目共睹,现在又到了这样的时刻。互联网时代来临,企业营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蒋晓萌倒是非常坦然,他说:“新消费模式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们消费观念改变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作为传统企业不需要埋怨,也不可能回避,我们只有去适应它。”
新模式必然面临新困境,新挑战,但是“企业研究透了,准备好了,就可能是机遇”。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蒋晓萌透露2014年尖峰药业会尝试将健康食品、保健品首推进入互联网营销,通过经验积累,在未来国家政策开放后逐步使药品也进入互联网营销。
重创新,更要务实
在制药企业中,新药创新一直被强调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但蒋晓萌在谈到新药创新时,显得更为务实和理性。“创新在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尤为重要,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实体,会更多从现实环境角度考虑,如会关注创新与仿制,哪个途径的投入产出比更低,哪个途径会给企业带来更快、更多、更明确的收益和回报。”
这份务实和理性,使得尖峰药业的新药创新似乎也更见成效,据尖峰集团2012年年报称,在报告期内,公司有10多个新药分别处于临床前、临床、生产前研究或申报生产审评的阶段,其中也包括国家一类新药。
在技术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蒋晓萌建议“要选择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科研院所、实验室,借’外脑’为我所用,来共同促进新药的研发”,事实上,从成立之初,尖峰药业就非常注重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近年来,尖峰药业组建了自己的博士后工作站,大力培养企业内部的研发人才,专注植物药提取和剂型更新。蒋晓萌透露,尖峰药业将申请新的制剂产品上市,在新药研发方面,尖峰药业也开始布局抗肿瘤药品。而于2011年开始投建的金西药品生产基地,2014年也有望顺利建成并投产。
其实,如果说蒋晓萌的创新是“务实和理性”的,那么不如说是他对国内创新环境的清醒认识,谨慎分析评估后的决策,“我国医药企业在基础研究比较落后,做出一个完全创新的新药,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资金成本,还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即使研发成功,也要面对如何提高附加值、投放市场、提升销售量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蒋晓萌解释道。
关于未来的新药创新,蒋晓萌表示要通过寻找和研发安全有效的新化合物、新菌种等,来保证成果的前瞻性,同时他强调在研发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踏实做药物临床前和临床实验,保证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