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东晨:形势一片大好时,要看到掩藏的危机

(2014-01-13 09:14:57)
标签:

杂谈

“我意识到,一个制药企业光靠原料药,肯定撑不过几年的红火期,必须进行创新,研发新药。”

“做企业,特别是要做百年老企,你必须高瞻远瞩,越是形势一片大好时,越要看到背后掩藏着危机。”

创新要守得住寂寞

几年前,当时原料药价格高、市场好,石药原料药规模又号称国内老大,还是当时石家庄唯一一家利润过10亿的企业,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但那时我作为专家组成员,正在参与编写全国“十一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当时我就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十五”期间国内医药产业的高速增长靠的是原料药,这种增长还能支撑多久?我意识到,一个制药企业光靠原料药,肯定撑不过几年的红火期,必须进行创新,研发新药。

石药很早就提出了要实现“从原料到制剂、从普药到新药”的战略转型。今天我们看到的结果,其实是十几年来我们潜心创新的回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我们的产品结构已经明显优化。10年前,我们的原料药与制剂药销售比重是7:3,现在制剂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创新药成为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制剂的销售比重要提高到70%以上,真正完成从“原料药到创新药”转型,成为同行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总结10多年来的创新之路,我认为创新,首先要舍得投入,其次要耐得住寂寞。从十几年前起,我们就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每年必须拿出大笔资金用于自主研发,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招揽大批研发人才。目前,石药拥有1500人的研发大军,其中1/3的人都是硕博及国外回归的高端人才,仅研发人员的工资一项,企业一年成本支出就达1.5亿元。

要创新,就不能光看眼前不看长远。我们获奖的玄宁和恩比普,都是10多年前就开始做研发的,恩比普投入了3.5亿元,从研发到见效历时12年。技术创新不能搞短期行为,必须长期坚持和投入。做企业,特别是要做百年老企,你必须高瞻远瞩,越是形势一片大好时,越要看到背后掩藏着危机。创新需要坚持,要守得住寂寞。

研发人才引进破局

中国国内医药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而国外医药行业的集中度要远远高于国内,他们都是大集团,实力非常雄厚,比如美国只有十几家医药集团,整个欧洲也只不过20多家。但中国国内市场却非常分散,制药企业有五六千家,所以国内企业的整体实力偏弱。尽管近几年合并联合速度加快,但集中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方面,是国内医药企业与外资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呈现出新的态势,过去外企抢占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是投资建厂,在中国市场推出产品的同时,制定了药品的标准,使得中国企业在进入时会变得很困难。而现在,他们不仅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药品,还把研发渐渐转移到了中国,在与中国药企抢夺市场的同时,也抢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研发人才,这对于中国药企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不过,我们也不是完全被动,我们石药集团就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大大超过国外药企的薪水去吸引国内、国外的顶尖人才,比如我们很多华人研发人员在国内一般拿7万~8万美金年薪,而石药会给他们15万~20万美金,吸引他们回国,为祖国效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