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华润集团2014年新年献词有这样一段:2013年,对于华润人而言,更是极不平凡、刻骨铭心的一年。一起精心构陷的舆情事件使华润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我们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洗礼,承受了难以言喻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坚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这篇题为“相信华润的力量”的新年献词把一个万亿央企帝国带入2014年,而华润医药作为华润集团的“老二”,此前被指“整合缓慢”,而在2013年表现得较为“耀眼”。
巨资补短板
2013年10月22日,华润医药集团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华润医药北京产业园”项目建设。该项目是四年前华润医药完成收购北药集团与北京市政府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华润医药向生物制药进军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华润医药现有板块中,通过兼并完成的医药商业、中药、保健品、品牌处方药和医疗器械五大业务领域各有所长。根据华润医药的发展战略,将把医药资产整合为以华润三九为主体的OTC(非处方药)及中药、以华润双鹤为主体的化学药及普药、华润万东为主体的医疗设备、以东阿阿胶为主体的保健品和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为主体的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平台。
但是,在这五大业务平台中,唯独缺了生物制药。目前业内的共识是,生物药是未来医药发展的趋势。作为想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华润医药怎么能缺少生物医药这个版块呢?
之前,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评论华润医药的业务版图:“相比较来说,华润医药的商业区域优势比较明显,中药和以东阿为代表的保健品品牌效应都不错,但是工业上品种过于单一,最重要的是在新方向的生物药方面还完全没有布局,恐怕在后续会带来迟滞的影响”。
2013年7月,李福祚在华润医药内部会议上表示,“未来华润医药发展的主体路线仍为仿创结合,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创新药物和传统中药的发展力度,积极汲取国外先进技术,逐步实现医药国际化道路”。
此次华润医药斥巨资建立“华润医药北京生物产业园”,业内猜测,华润可能在此建立生物医药基地,以期弥补在生物医药方面的短板。
棋盘已活
与另外两大医药巨头国药集团和上海医药相比,华润医药的历史较短。纵观华润数年来在医药板块的耕耘,通过并购“最好的那个”,让华润医药在规模和营业额上有了快速扩张。
对于华润医药的并购整合,有投资界人士这样表示“买回来容易,整合不易。”其过度依赖资本运作而轻资产资本注入和产品等附加值板块的整合,让它在前几年吃尽了国药和上药的苦头。随着新上药完成重组,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医工院宣布完成,让华润医药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华润集团在医药板块不幸陷入“南北战争”的困局。
“抑郁”几年之后,在2011年获得北药集团100%股权,由此形成了“上有北药”、“下有三九”的医药格局,一个全新的华润医药集团平台呈现出来。华润医药也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整合。
在2012年,为了打造三九中药平台,华润三九先后购买了本溪三药、合肥神鹿、双鹤高科和北京北贸股权。
2013年1月15日,华润万东完成收购华润医疗器械;5月10日,华润双鹤拟转让长沙双鹤66.954%的股权,将华润双鹤的商业板块剥离至华润医药打造的以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覆盖全国的华润医药商业,但该方案于8月19日终止;6月21日,华润三九拟收购临清华威。后者是东阿阿胶大股东华润东阿阿胶旗下中成药生产平台之一。
此前,相对于国药集团,华润医药的商业流通是短板。不过,借助一系列收购,华润医药正试图补足短板。2012年,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完成了对河南洛阳公司、三门峡公司、湖南双舟、等公司的投资并购,进一步完善了其医药流通网络布局,实现了从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公司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9月9日,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标志着华润医药布局华南迈出了新的步伐。
广东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市场,几乎占了全国医药市场约一成的份额,历来是中国医药商业市场竞争的重头戏。之前,在广东布局的已有国药、上药、广州医药、九州通等公司,现已开始向全省和区域内延伸。而华润医药此举正是迎头赶上。
李福祚表示,华润医药集团和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将对新公司给予品牌、资金、品种、渠道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支持,使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成为华南地区最具规模、最有价值、最佳服务的医药流通龙头企业。
打通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之间的资源,是华润医药构建医药产业链的关键棋子。2012年10月华润医药召开的战略检讨和整体战略项目阶段性汇报会上。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指出,华润医药各利润中心必须从华润医药整体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开展工作,提升医药营销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华润医药打造竞争力的重点工作,要让医药商业和工业从销售战略、市场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