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的后丑闻时代
(2013-11-29 09:22:54)
标签:
财经 |
分类: 国际市场 |
GSK的后丑闻时代
译 刘晓畅
自2008年Andrew Witty接手年销售额达420亿美元的葛兰素史克(GSK)之后,就抱定决心修复制药公司的声誉——还要消除由文迪雅(Avendia)事件所引起的对GSK的不利影响。Witty是个文质彬彬的人,并不像前任CEO Jean-Pierre Garnier那样专横,或者是2000年掌管辉瑞的Henry McKinnell那么犀利。
随着文迪雅的销量一落千丈,Witty开始着手一系列措施来挽救这个制药巨头的声誉。他公布了GSK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药品的行动,并特别提及首个针对疟疾的疫苗研发是由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所赞助的。Witty还牵头对GSK的组织架构进行重组,以提高研发效率。最近,他还承诺将会向公开临床试验数据做进一步的努力——GSK将向那些承诺公开最终研究结果的研究者提供数据概要,包括匿名的原始数据。用Witty自己的话说,他的目标是“一劳永逸的破除阻碍公众信赖制药公司的桎梏”。
今年10月10日,Witty在参加福布斯医疗保健峰会的时候,宣布GSK的疟疾疫苗有积极效果,使儿童的疟疾发病率降低了一半。Witty还宣布,一旦疟疾疫苗获批,GSK将以非营利性目的制造和出售此疫苗。他将疟疾疫苗与人类登月计划相对比:“美国人民用了十年时间最终使人类登上月球。从我们决定开始研发疟疾疫苗到现在,已经过了30年。从这个角度来讲,开发疟疾疫苗比人类登月难度更大。”
像其他的制药公司CEO一样,Witty一直想找到更有效的药物研发模式(这是制药行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难题,新药开发的成本正在以指数级速率攀升)。Witty的措施是将研发部门分成许多小组,并引入奖金激励制度。“这并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他说。然后,Witty讲了一个实例,有一个年轻的化学家想出了一个非常让人振奋的点子,而且并不在乎是否自己一定要主导这个项目——后来这个项目得到了GSK的批准和资助,而且这个化学家得到了升职并最终主导了这个项目。
由于文迪雅事件,GSK不但被谴责销售不安全的药物,还因为不公开临床试验数据而落人口实。GSK称公司从未向监管部门隐瞒数据。Witty说:“过去,这个问题在制药业是普遍存在的不争的事实。不过,GSK的确将此事当作一个警告提醒,环境已经变了。从六十年代开始,制药业养成了很多习惯,也积累了很多问题,这些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了”。现在,他说,GSK对透明化有着“坚定的承诺”,并表示“过去的许多年中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公开所有能公开的临床试验数据了。”Witty听起来颇像一个“公开数据”的拥护者。
“当病人参与临床试验时,他们其实是在涉足未知,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很显然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而承担这份风险,一大部分上也是在为医药业的进步、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些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都对新疫苗、新药物的产生抱有厚望,而事实却经常让他们失望。在我看来,如果最终不公开这些临床试验数据,使这些资料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那么,就是在往这份对社会的贡献上蒙尘。”Witty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