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商业“第二梯队”转型对抗并购
(2013-10-31 10:25:26)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财经 |
分类: 商业与流通 |
医药商业“第二梯队”转型对抗并购
文
国药、上药、华润医药国内前三大医药公司加速全国跑马圈地之时,一些地方龙头医药企业命运值得关注:它们在区域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规模要比三大巨头小很多,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大趋势下,“尴尬”的地位迫使它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以在未来的市场站稳脚跟。
2011年,商务部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就指出,到2015年要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强者恒强。如今,国药销售额已破千亿,上药和华润正全力追赶,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如果广药、南药、九州通等区域龙头不能加快发展速度,就很难在未来跻身“千亿俱乐部”,而地方中小型配送企业在新版GSP的压力之下更是走得步步惊心。
杭州达缘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孙震表示,国务院目前提倡物流企业打破区域垄断,打破地域的界限,这种做法往往是“双刃剑”,一方面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在不同地区开办分支机构,来参与不同地区的市场竞争;但另一方面,对于地域性区域性较为局限的流通企业,大公司的“地盘侵略”往往是致命性的。
国内医药商业整合风起云涌,南京医药、广州药业等区域龙头企业已成为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并购的倾慕对象。要么转型,要么被全国性商业巨头并购,成为了商业领域的两股主流强音。
对于“三巨头”身后的“第二梯队”九州通、广药、南药而言,要固守原来的主业显然压力巨大,转型和并购压力让他们不能只守着区域市场。
在医院资源被“三巨头”大量垄断的背景下,地方商业龙头在守住区域商业市场的同时,积极计划转型,试图发展毛利率较高的新兴业务,以期改变利润结构。这些业务包括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医药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和医药原料等。
最早出手的是南京医药,2011年,南京医药就通过建立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进入了中药材交易和现代物流领域。谈到进军中药材交易领域的目的,南京医药副总裁丁峰峻表示:“商业这一块利润比较低,提升空间不大,中药材交易这一块利润则相对较高。”显然,做大中药产业有利于提升盈利水平。
面对国有企业强大的资本势力,地方商业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尤为重要。
浙江英特药业即是如此。早前英特药业已经公告:将出售英特物业、英华物业和英辰物业等三处物业。随着英凯物业的改造,英特药业的物业管理业务将彻底推出,进一步突出医药商业主业,而且物业出售获得的巨额资金将进一步支持医药商业业务的外延式扩张。
嘉事堂则通过代理高端器械和高端耗材作为转型重点。有券商表示,目前医疗器械领域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大型龙头商业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分散竞争为主。这无疑为区域医药商业未来转型之路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对此指出,自2011年以后,中国医药商业行业的分化就越来越明显,“三巨头”在商业方面将日益向医院的全配送企业转型,“第二梯队”逐渐转向打造多元化的商业平台。
九州通:中药物流 电商
从2006年开始,九州通加大了在中药板块的投入,先后在河北安国、上海青浦、湖北恩施、黄冈、利川、新疆乌鲁木齐、广东阳江、福建柘荣、北京大兴等地购地共计1000余亩,成立中药公司或者建立规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截至2013年6月份,九州通拥有6个获得国家GAP资格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5个按照中药材GAP规范管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该公司被商务部列为“中国中药现代物流示范企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企业。
在电商领域,九州通将整合旗下“好药师”网上药店、B2B平台“九州通医药交易平台”、处方药导购平台“去买药网”,全面进军医药电子流通领域。
重庆医药:健康服务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重庆和平药房同辉瑞制药携手打造的健康体验中心已于近日在重庆江北落户,由和平药房提供场地、人员配备以及后续服务,辉瑞制药则提供检测仪器,供市民在此免费进行身体检查。
嘉事堂:药事服务 高端产品代理
作为药事服务模式创新的一种尝试,公司与首钢总公司合作推出“GPO模式”。嘉事堂将成为首钢所属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的唯一主供应商,对首钢总公司所属医疗机构所需全部药品(不含毒、麻类药品)和医用耗材统一进行集中供应和配送。合作之前,今年上半年公司与首钢医院的业务量为700万元/月;合作开始后,经过7-8月的调整,目前配送量已达到3000万元/月。
嘉事堂在今年8月通过收购上海明伦、武汉恺通、深圳康元等公司,代理强生心脏治疗领域高端耗材。收购完成后,公司在强生电生理产品的业务将占据60%左右的市场份额。嘉事堂财报透露,2013上半年,嘉世盛世(主要代理美国强生等公司的高端心脏介入耗材业务)已实现收入9240万元,净利润1149万元;而2012年全年收入只有8158万元,净利润753万元。
瑞康医药:器械配送
瑞康医药从2011年开始拓展医疗器械配送业务,2012年共实现器械销售收入2875万元。2013年上半年山东省内二级以上医院的器械开户率增长至84.91%,器械配送业务营收增长达750%。
南京医药:药事服务 中药材交易
南京医药现有的药事服务包括药房托管、医事服务、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为医事管理机构服务以及上游企业的数据服务等。南京医药半年报披露,上半年医疗机构供应链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4.25亿元,净利润1.01亿元。
2011年,南京医药就通过建立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开拓了中药材交易和现代物流领域。如今,该项目已经发展成拥有10多万个销售终端、年交易额达650多亿元的中药材及其制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连接了国内外几万家中药材生产及销售企业。
华东医药:工商合作 高端产品代理
2013年上半年,公司启动并实施了温州物流中心项目和中药饮片二期扩产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医药合作平台品种结构。同时,公司医药商业通过代理进口人血白蛋白获得盈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实现净利润2803万元,同比增长29.65%。
英特药业:中药加工 物流
公司拟投资5342万元,对现有中药饮片生产设施及场地进行整改扩建。同时公司将以英凯物业作为中药产业平台,整合钱王中药等相关资产和业务,逐步建设成为“以科研为先导、中药精制生产为基础、品牌营销及中药饮片销售为中心、保健养生为两翼的中药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