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健民重组预期落空   体外牛黄规模化存疑

(2013-10-12 10:52:53)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财经

分类: 上市公司

武汉健民重组预期落空   体外牛黄规模化存疑

 

文∕刘婧婷

 

随着9月底,武汉健民公告称大鹏药业拟引入战略投资者武汉鼎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炉,其持股权再度被释,重组大鹏药业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而武汉健民、大鹏药业之所以一直被市场看好,与体外培育牛黄的迅速发展紧密相关。

与市场看好共存的是,也有人质疑体外培育牛黄的规模化在现今的市场条件下难以迅速实现。

 

重组预期落空

 

一直以来,虽然市场普遍高度看好武汉健民参股公司大鹏药业的发展前景,但其在9月25日晚间公告却引发市场质疑。其公告称大鹏药业拟引入战略投资者武汉鼎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鼎诺科技”),使得公司持股权再度被稀释。

公告显示,参股子公司大鹏药业为保持现阶段良好的发展势头,促进体外培育牛黄的应用,拟通过定向增资扩股的方式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鼎诺科技,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健民大鹏药业的股权比例由39%下降到33.54%.

由于武汉健民只是大鹏药业的第二大股东,在是否引入新股东方面的话语权有限,此次事件让武汉健民在大鹏药业中的股权再次被稀释,发言权逐渐丧失。显然,重组大鹏药业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据了解,由于大鹏药业独家拥有体外培育牛黄的完全知识产权,其于2011年拿回自主销售权重塑销售渠道后,体培牛黄逐渐打开销路。2012年,大鹏药业实现净利润2302万元;2013年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70万元、141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96%和180%.

近期有券商指出,随着各省区招标陆续启动,大鹏药业的体培牛黄制剂,如牛黄解毒片、牛黄痔清栓将快速增长。由于大鹏药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一直以来都成为资本市场关注武汉健民的重要看点,市场曾期待公司会重组大鹏药业。

显然,这次武汉健民对大鹏药业控股权被稀释,与市场预期刚好相反。

资料显示,大鹏药业的注册资本为1.5亿元,按照公司持股比例由39%下降到33.54%推算,鼎诺科技此次增资了约2442万元。对此,武汉健民董事长何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鼎诺科技早就与大鹏药业合作,这几年大鹏药业发展不错,主要是鼎诺科技的销售做得好,引入鼎诺科技这件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与鼎诺科技合作之初,就有承诺,实际上现在给出的股权,比原来承诺的已经少了”。

按此推论,鼎诺科技应是一家经验比较丰富的医药销售企业。但有媒体记者查阅湖北工商局的工商资料显示,名为“武汉鼎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只有一家,成立于2013年1月22日,注册资本为155万元,而且经营范围一栏无具体内容。

甚至有业内人士猜测,武汉健民此次“放权”是为大鹏药业的IPO铺路,而让今年1月才成立的鼎诺科技入股,就好像是IPO之前让人突击入股,是利益输送变相送钱。

据媒体报道,何勤在9月26日有对媒体表示在努力推进大鹏药业的IPO,但还没有最后确定。

 

拐点出现?

 

而今年以来,武汉健民的发展得到不少机构的看好。

有机构认为,公司主导产品龙牡销售增速有望回升,新进基药品种有放量趋势。子公司随州药业经营理顺,改善空间较大;健民大鹏体外培育牛黄销售已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外延式扩张值得市场期待。公司内外均出现明确拐点,经营大幅改善,预期强烈。

而其被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大鹏药业的体外培育牛黄的高速增长:上半年公司参股39%的健民大鹏药业实现收入4164.62 万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净利润1415.14 万元,同比增长80.4%,保持高增长态势。健民大鹏的原料药销售在相关政策倾斜的大环境下将稳步上量;制剂类产品如牛黄解毒片、牛黄痔清栓在各地区招标逐步落地的推动下有望进一步加速。健民大鹏已经进入原料药和制剂双轮驱动的经营佳境,放量态势确立,业绩将保持高增长。

长江证券也认为:种种迹象显示,公司经营改善,业绩拐点已现。母公司营销改革基本到位,龙牡壮骨颗粒有望重回增长轨道。子公司随州药业经营理顺,扭亏为盈,开始稳定增长。随着中药材成本压力逐步释放,工业毛利率有望持续回升。公司成立消化病医院,积极布局医疗行业;发展婴童洗护用品,进入日化领域,整合资产进行多元化发展。公司内部经营已经出现拐点,改善的态势将得到延续。

其中,公司体培牛黄盈利模式优化,加速放量趋势确立。国家政策不断推动体培牛黄的应用,并在招标定价中给予相关产品优惠政策。参股子公司健民大鹏优化盈利模式,重点推广附加值更高的含体培牛黄制剂,已经取得明显突破。健民大鹏已经进入原料药和制剂双轮驱动的经营佳境,放量态势确立,业绩将保持高增长。

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产品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体外培育牛黄销售进入快速成长期,高增长态势确立,进军医疗服务领域和婴童日化行业是新的亮点。

显然,大鹏药业成为了公司被看好的一大理由。自从大鹏药业2011年收回体外培育牛黄的总代理权,其自主经营,原料药和制剂同步拓展,通过经营思路的理顺,行销团队的强化,激励措施的到位,使2012年实现净利润2300万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据测算,体外培育牛黄原料药和制剂应用市场潜力规模总计超过200亿,净利润超过50亿规模(如按照25%的净利润计算)。目前大鹏药业营收不到1亿元,随着市场的逐步培养,业绩向上弹性巨大。

 

体外牛黄前路“艰辛”?

 

谈及武汉大鹏,体外培育牛黄是关注焦点。一直以来,牛黄的药用特性使其在中药中有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使用的牛黄可以分为四类产品,即天然牛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和体内培育牛黄。由于天然牛黄稀少珍贵,甚至高于黄金,目前人工牛黄凭借着制作工艺简单、价格还不到天然牛黄0.5%的优势,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但是,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相比,无论在成分、结构还是药效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

199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采用新鲜牛胆汁在牛体外模拟牛体内胆结石形成的方法,体外培育出牛黄。1999年,武汉大鹏药业高价购入体外培育牛黄技术,由实验室到产业化历时两年。2005年,上市公司武汉健民与其携手共同合资组建武汉大鹏,武汉健民参股39%。

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体外培育牛黄”质量上完全达到国家药典要求,其疗效和性能与天然牛黄相差无几,在价格上却更有优势。目前天然牛黄价格为10-20万/公斤,体外培育牛黄5-7万/公斤。

而2012年2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对于全国38个药品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的其他剂型或规格,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不得使用人工牛黄替代,这38个药品涉及生产企业600多家。

虽然看起来,各种利好不断。但是仍有研究员指出:“你见过哪家公司公开宣称自家用的是体外培育牛黄吗,如果没有,这样的药品会很快规模化吗?”

按照2012年业内数据:目前使用体外培育牛黄入药的下游生产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包括传统四大名药店在内的知名药企众多。但实际情况却是仅有极少数企业承认自己使用的是体外培育牛黄。

“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来说,天然牛黄更能保证质量,体外培育牛黄和走私牛黄价格相差无几。倘若贸然以体外牛黄替代天然牛黄,反而存在消费者能否接受的巨大风险。此外,天然牛黄虽然也遇到供应瓶颈,但相比天然麝香等原料,并非想象中的紧缺。”有研究员解释。而在市场的另一端,像牛黄解毒片、牛黄降压丸、牛黄清胃丸等以人工牛黄为原料的低价药品,更没有动力去替换价格高昂的天然牛黄。

2011年,武汉大鹏将体外培育牛黄的全国独家代理经销权收回,促使体培牛黄销量提升较快。“不过,国家对于含有牛黄的药品存在多种投料标准,牛黄概念混淆不清,导致很多需要用到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的药品都被廉价的人工牛黄鱼目混珠,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体外培育牛黄的销量。只要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未出,体外培育牛黄规模化异常艰辛。”上述研究员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