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人访谈之海达投资 陈巧

(2013-09-09 15:49:33)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健康

分类: 投资与资本

陈巧:并购整合将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大趋势

 

文   本刊记者 贺文婷

 

 

《医药投资周刊》:进入2013年,无论是VC/PE的募资或投资情况,还是IPO等资本相关行为似乎都陷入了低谷,有人直言中国的VC/PE进入了冬季。在这样的背景下,您是否看好2013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陈巧: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医疗健康领域还是很看好的。因为医药行业是钢性需求行业,在整个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大家就会更加看好这个领域的投资。从短期来讲,IPO退出的渠道不是很畅通,但这个行业从整体上来讲估值还是偏高。也就是说,这两年对于这个行业的投资有一定的泡沫在里面。但从长远来讲,我还是很看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医药投资周刊》:虽然同是医疗健康领域,但不同的细分行业发展水平及前景有较大差异,请问您看好哪些细分行业?

陈巧:我们会把投资机会放在相对成熟一些的领域,比如传统的制药领域。其中中药是看得比较多的。化学药方面会看一些新剂型,或是一些市场和研发都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而不仅仅是有现有的品种,因为化学仿制药更新换代比较快。我们比较看重有持续的研发能力以及市场销售能力比较成熟的企业。

另外,医疗器械也看得比较多。我认为投器械要选择一些好的细分领域,就是市场规模足够大的,因为市场不够大的话企业就不容易做大。比如我们比较看好一些介入类的高质耗材和诊断试剂。从实际的投资结果来看,我们现在投的大多为家用便携式的医疗器械厂商,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还是会促进体外诊断设备的发展。

《医药投资周刊》:2013年初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以CMO为代表的生物服务业作为新业态,列入国家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对于中国医药CMO市场,您怎么看?

陈巧:其实我们关注这个领域已经挺长时间了。我们投的这家凯莱英医药已经做到这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了。这个行业现在大家不是不关注,而是可能已经过了最好的投资时机了。一些好的标的,比如药明康德,已经做到这个细分领域的龙头,现在已经在走向市场集中的过程中了。这个领域我认为需要寻找一些有特色的、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做CMO主要还是看客户的性质,像凯莱英的客户大多是全球制药行业当中排名靠前的大型制药企业,客户就决定了订单的质量。因为大型制药企业在选择合同商的时候会经过一个很严格的筛选过程,一旦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之后就不会轻易地去更换了。

 

《医药投资周刊》:请问贵公司是倾向于投资那些有一定利润的、较为成熟的公司,还是倾向于早期的公司?为什么?

陈巧: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每个投资公司都不会有特别严格的介定,不会说只投早期或者只投中后期。现在大家更愿意投中后期的项目,我个人认为,这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如果现在有一些价格合理的成熟的中后期项目,为什么不投呢?毕竟它风险要小一些。但是现在中后期项目可以说被大家都投得差不多了,可投的标的越来越少,大家也开始不自觉地往前期延伸。就海达而言,这个延伸我们还是把握了一定尺度,现在所投的项目大多还是以中期、成长期为主,早期项目也不排斥。但早期项目风险性会大,我们也会更加谨慎一些。当然,不管是早期还是中期项目,关键在于如何去解读它的盈利模式。

 

《医药投资周刊》:关于标的企业的选择,您更看重的是企业所处的子行业,企业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还是企业的领导者及其团队呢?三者的排序在您心中是怎么样的?

陈巧: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我们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了。所以,首先我们是非常重视团队的。其次我会关注行业,我希望它是一个大的并且还处在快速增长的行业,而不是一个完全成熟已在衰落的行业。最后就要看这个企业在这个行业跑道上的竞争力了。这个竞争力不完全是指技术,还包括市场的运作能力。一个新的产品出来以后,如果这个团队只擅长研发和技术而在市场开拓和内部管理上比较弱的话,就会影响到产品的整体质量。

 

《医药投资周刊》:近日,有消息称原九鼎投资主管医药基金的合伙人禹勃带领医药团队出走,开展医药行业并购整合业务。有人认为,在IPO受阻的当下,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将成为PE未来投资的重点。对此,您怎么看?

陈巧:对于这一点,我也持赞同的观点。因为医药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是落脚到它的品种上,而医药相对而言是一个行政监管比较严格的行业,有一定的门槛。现在审批新药周期也比较长,增加了一些希望开发新品的企业的并购需求。我认为医药行业应该是一个并购非常活跃的行业,而且新版GMP大限将至,现在据说注射剂通过GMP的不到25%,大量的企业如果明年过不了(GMP)的话就不让生产了,包括2015年口服固体制剂的新版GMP大限也即将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就给医药行业增加了很多并购的机会。

另一方面,国内制药企业大约在6000家左右,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一些制药企业拿了很多文号,但这些药企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不是很好,也拿不出钱做GMP改造,这样就不如打包卖掉。另外,IPO渠道受阻,一些企业在IPO上市方面不是很顺利,这样的企业本身又有一定的基础,就给需要扩张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好的并购标的。所以,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应该会是将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海达投资:

2009年正式开始运作,由泰达科技控股,核心团队源自泰达科技,均有超过10年的投资管理经验,目前管理资金规模已超过12亿元。2010年首次参评即获得业内权威机构清科集团评选的年度本土创投机构50强。2011年继续获得创投机构50强,同时获得健康生技领域投资机构10强。以消费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大投资主线;以食品、农业、健康产业、节能、高端装备制造为投资重点。

陈巧: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硕士毕业,现任天津海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7年的风险投资从业经历,专注于医药行业的研究及投资。长年与国内医药行业一线研发和销售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可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深入增值服务。已投资项目: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精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